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有人说:“皮纹是暴露在外面的遗传因子”。也有人称:“皮纹能显示体育天赋”。那么,皮纹究竟是什么呢?它与运动员选材有何关系? 确切地说,皮纹是指人体皮肤上某些特定部位(如手指、脚趾和手掌、脚掌)出现的纹理图形。据研究,这些图形在胚胎13周开始发育,19周完成,成型后终身不变,且世界上还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成绩愈来愈多地逼近人体活动能力的“极限”。科学研究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来愈显著。特别是奥运会的“重点”项目,不仅是运动场上的竞争,同时也是在先进科学技术开发利用上的竞争。当今培养一个世界冠军的过程,就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据国外学者研究:有一百五十多种因素可以左右一个运动员是否成才。仅训练上就包括科学选材、少年儿童的多年系统训练、高水平训练的控制和安排、训练水平的测定和评价、技术诊断、机能评定、营养卫生、医务监督、伤病防治和体力精神的恢复等等。涉及诸  相似文献   
3.
上篇主要以受选对象的遗传—环境—初生为线索,从遗传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了一些概括,分析及讨论。本篇重点放在受选对象的遗传—环境—成长上。四、受选对象的行为因素调查及分析人类行为,从比较行为学或人类行为学的角度看,特指人的智力,心理,意识活动能力及其它的个性特征。它与人类的全部社会活动紧密相联,亦与当代高水平的竞技人材选拔相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选材工作直接关系到竞技运动员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实践证明经验和自然淘汰选材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利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加之科学预测,才有可能大范围地寻找到“能承受巨大训练负荷,并能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现代登峰人材”。如何把近期任务和长远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科学选材朝系统化、标准化和经常化方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8名受过良好训练的男性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摄取糖类物质对运动能力及肌糖元利用的影响。每次试验前二天,受许者以70%的最大吸氧量为强度,进行60分钟的“排空蹬骑”。随后摄取高糖膳食(500克/天)。在正式实验中,受试者进行2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在一部分大、中专学生中,存在着轻视体育的现象。他们为了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极不愿意抽点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即便是上体育课,有的学生也是人在操场,心在课堂。久而久之,体质下降了,甚至还引起了一些神经衰弱之类的慢性疾病,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于是更加发奋读书,体质也就进一步下降,因此产生了恶性循环。怎样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强身健体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体  相似文献   
7.
在竞技运动中,有些项目是按体重进行分级比赛的,如举重、摔跤等。有的运动员平时不注意控制体重而在赛前二至三天内采取突击性的减体重措施,因而常常引起大量的水和电解质的流失,影响其生理机能的正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竞技运动日趋激烈,对那些既怕艰苦训练又缺乏运动天赋,而又一心想猎取名誉和金钱的运动员来说,用药几乎成了他们摘取桂冠的“秘密武器”。当今运动员用药的心理状态与古代阿兹台武士们战死敌人后,吃掉他们心脏便顿感增添勇气同出一辙,也同古希腊人相信带血的肉可以促进肌肉发达殊路同归。当然,同样不可否认,为数不少的高水平运动员推波助澜使其手段广泛流行,例如,在三十年代,成绩优秀的  相似文献   
9.
糖类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膳食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功能是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的大脑和神经组织就是依赖于糖作为能源来进行活动的,当血糖含量低于50毫克%时,人的意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出现低血糖病的一系列症状,如疲乏无力,肌肉软弱,出汗、心悸、饥饿感、反射亢进、神志模糊、惊厥、甚至昏迷等,这说明了血糖含量与生命活动有极为密切关系。剧烈运动时,能量需求量大大增加而往往氧的供给相对不足,因此,运动中也是首先利用代谢过程比较简单、耗氧量相对较少的糖作为能源物质。如果剧烈运动的时间过长,人体内储备的糖元被大量消耗,血糖浓度就会下降,则首先导致大脑神经细胞产生保护性抑制(中枢疲劳),肌肉收缩能量来源枯竭。由于大量动用脂肪,增加了肝脏和呼吸系统的负担,因而过早地产生运动性疲劳,致使竞技能力下降。1924年波士顿马拉松赛跑后,有人即  相似文献   
10.
据认为:血液缓冲乳酸的能力及大脑细胞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是决定无氧耐力的两大基本生理学因素。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可使血乳酸的瞬时浓度从安静时的8~11毫克%增至250~300毫克%,促使血液(PH)朝酸性方向发展。血液中有多种缓冲物质,这些物质能中和进入血液的酸性物,以保持血液的酸碱度。缓冲物质中,碳酸氢钠是最重要的一种,运动生理学称之为“碱储备”。据研究,经常进行无氧训练的运动员,其碱储备比一般人多10%。尽管正常人体血液有较强的缓冲物质及体系,但剧烈运动时,由于乳酸等物的急剧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