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树丫 《阅读》2006,(12)
小书虫在学习《最大的麦穗》一文时,对麦地、人生、苏格拉底这三个关键词语做了重点研究。让我们看看小书虫所做的读书卡片吧——【走过麦地】这是怎样的麦地呢?“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因为是“大熟的季节”,所以一★配合苏教版第11册第24课《最大的麦穗》定麦浪翻滚。句中“满”写出了麦穗的多,而“沉甸甸”则写出了麦穗的大。因为麦穗的“多”与“大”,所以要找出“最大的一穗”必定如沙里滤金。一句简单的描写,却为下文弟子们“两手空空”埋下一个伏笔——弟子们并不是不认真,而是实在难以定夺。看来,读书得学会从细节处思考。【感悟人生】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当然不是想寻找“最大的一穗”,而是想借此让弟子们“生出”智慧,悟出人生真谛。聪明的弟子们心有灵犀,他们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的确如麦地,满是“大大小小”的“麦穗”——机会。可是,面对机会,人们常常是如何做的呢?是不失时机地把握?还是东张西望,这山望着那山高,错失...  相似文献   
2.
树丫 《阅读》2008,(4):16-17
自从进入四年级,面对越来越长的文章,许多同学开始苦恼了:这么长的文章,阅读起来可真累啊!有的同学读了后面,忘记了前面;有的同学阅读时,“拦路虎”接二连三;有的同学干脆是坚持不下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晓庄小学四(2)班的王小豆同学可有办法了。  相似文献   
3.
树丫 《阅读》2005,(1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人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汴京,于是他跟随父亲几度漂泊流离,直到九岁才返回故乡。青年时期,诗人陆游曾师从著名诗人曾几学诗。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产量较多的一位作家,现存诗歌就有九千三百多首。他的诗风豪壮悲愤,是与唐代诗人杜甫齐名的一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一生中有两篇脍炙人口的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即“示儿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游那浓浓的父子情、爱国心。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读懂陆游的父子情。《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出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一首诗。诗中…  相似文献   
4.
树丫 《阅读》2006,(12)
小书虫在学习《最大的麦穗》一文时,对麦地、人生、苏格拉底这三个关键词语做了重点研究。让我们看看小书虫所做的读书卡片吧——【走过麦地】这是怎样的麦地呢?“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因为是“大熟的季节”,所以一★配合苏教版第11册第24课《最大的麦穗》定麦浪翻滚。句中“满”写出了麦穗的多,而“沉甸甸”则写出了麦穗的大。因为麦穗的“多”与“大”,所以要找出“最大的一穗”必定如沙里滤金。一句简单的描写,却为下文弟子们“两手空空”埋下一个伏笔——弟子们并不是不认真,而是实在难以定夺。看来,读书得学会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