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论》,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答才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展而成的一部专著,是其辛勤耕耘奉献给读者的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该书由绪论、正文八章和结论组成,共28万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阅读此书,笔...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进程大致经历了初始时期、发展时期、受挫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表现出各自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总的特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进程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相伴随;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与研究毛泽东思想有机互动;客观、公正、全面和深入是毛泽东思想研究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宏大、基础深厚,使之超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三个时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得到充分的实现;统一战线中工农联盟的基础更加牢固;中间派由中立倒向革命;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加入人民革命阵营。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依据科学技术对国防、经济、文化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周恩来关于打破常规突破尖端、确定长期发展规划、创造发挥人才效用的良好环境、合理配备力量的思想,以及对于全面规划与重点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密切协作与适当分工、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辩证分析,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极富有建设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关于可以发展私营经济的谈话,实际上包含着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初步构想,毛泽东详尽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利益结构和决策结构,论述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利益结构与决策结构的一系列观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在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决策者之一,周恩来在一般性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相继提出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三个具体原则。当中日关系因长崎国旗事件而陷入僵局时,他阐明政治三原则作为重开双向交往的条件和基础;针对岸信介政府政治上敌视中国、经济上又要与中国做生意以得实惠的所谓“经济外交”,他坚持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必须同时发展、不可分割的原则;借池田内阁调整对华政策之机,他又提出贸易三原则以推动中日经贸活动走向正常并在发展中呈现出良性循环。中日关系三原则对全面修复中日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想曾发生过重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需要以中国过往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遗产作为构建自己理论的基础和平台,而既有同情社会主义的倾向,又有系统的民主共和国构想的孙中山民权主义,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种反映在国家政权归属、政权构成形式的若干重要方面的影响,不是仅以政治策略就能解释和说明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