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广东地区蔡家拳拳派的源流演变进行探析.认为,一贯、至善、至悟禅师传授蔡家拳一说并不成立,但三人对蔡家拳确实产生了重大影响,广东蔡家拳的形成与天地会有一定关系;蔡家拳明崇祯时已经成形,其传承已三四百年,但现能够找到的广东蔡家拳拳派历史连续传承时间仅200多年;林春甫在廉江地区蔡家拳拳派中有重要地位,何恩对中山地区蔡家拳拳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拳师对蔡家拳都进行了革新改造,或将其创编成其他拳种,或被已有拳种吸收,纯蔡家拳的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以芷江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与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基地的后勤保障机制进行调研。芷江基地后勤保障机制基本上能满足运动员训练的要求但仍存在问题。建议增加财政的投入,拓宽资金的来源;完善、优化训练条件;完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制,切实解决青少年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以人为本,加强青少年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限制了对套路审美特征的认识与探索,人们在是否保留套路中技击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研究认为:现代社会武术唯技击的发展是行不通的,相反甚至有人认为技击就不属于武术范畴;套路阻碍武术技击性,因此,要想发展套路就要弱化技击;撇开“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的矛盾阐述,放手将武术以体育的模式发展;应肯定武术套路的艺术形式,并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摆脱技击的绝对束缚,任其自由创新发挥。最终将高度发展的套路艺术作为代表武术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并以此为契机,饮水思源,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学视角入手,以武术这一人类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进而指出武术自古就不会被提倡和鼓励,在宗法制下也限于门内习传,且须长期的磨练,习武者自会养成隐忍的习惯;甚至武者通过内省、节欲等达到武术的更高境界,而当身为武林高手时,难免产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感觉;从文化分化、文化涵化的角度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分析,从更深的文化层次上指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各自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辛亥革命中重要武术人物、武术群体为研究对象,探寻广东武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武术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研究发现:天地会实乃辛亥革命组织之前身,辛亥革命组织实乃洪门衍化而来,洪门多数是习武之人,所练习的武术都可称为洪拳,孙中山加入洪门为联络更多革命义士大开方便之门;在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