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胡连利  李占军 《传媒》2016,(12):71-74
大众媒体对科学的误读,通常情况下并不直接表现为具体事件,而是在议题设置、报道视角、语义色彩等环节隐合地存在.这种误读是无意识的,因而不易识别.尤其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科学的使用范畴几乎不加任何条件,这其实更容易使社会大众对科学产生模糊的概念,在对科学的认知上模棱两可.这一方面反映了语言习惯的惰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科学在话语霸权背后的能力霸权,即不加区别,无所不能.关注大众媒体对科学的误读现象,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以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体,技术比较先进,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基本覆盖全国城乡并面向世界的强大有效的新闻传播网络。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新闻业逐步步入市场、国内外竞争的日渐加剧,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28日,对河北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河北有线电视台经过紧张筹备隆重开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河北有线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全国有线电视发展史的奇迹。他们秉承现代科学思想和牢记为广大用户服务的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率,在全国20个省级有线电视台中,实现了四个一流,即网络建  相似文献   
4.
传媒低俗化:受众中心论下媒体对受众的迎合与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低俗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部分媒体热衷于追逐"黄、赌、毒","星、性、腥"的低俗内容.而且,一些媒体从业者认为从满足受众的角度出发,迎合受众的需求,低俗内容也只不过是"受众中心论"下的合理产物.本文从媒体的角度出发,梳理传媒低俗化的现状,探究传媒低俗化的深层次原因.这其中既有部分媒体从"受众中心论"出发对受众的过分迎合,也有媒体对受众需求的误读,从而导致"受众中心论"应用的过分泛化.  相似文献   
5.
传媒低俗化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列为中国传媒界的"四大公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本课题调查分别对受众和媒介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传媒低俗化程度、受众对传媒低俗内容在认知和行为上是否一致、低俗化现象成因及其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了比较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众传媒的低俗化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从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中“拜金女”马诺的拜金主义言论,到前一段时间政府对网络淫秽低俗内容的大力整治,媒体的低俗化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危害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比如国家广电总局就在对部分“相亲节目”的整改要求里指出,节目中“盲目追求收视率,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些做法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发现,舆论监督的从业人员年轻化、有魄力、知识层次高、有活力,从事舆论监督工作密切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稳定。舆论监督工作存在“三难”,从业者普遍产生了畏难情绪。搞好舆论监督,从业人员今后应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思想修养;角色定位准确,法律意识要强;讲究监督技巧,用事实说话,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相似文献   
9.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多灾国家,其中地震灾难无论数量还是强度都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对地震的报道和传播一直以来都存在保守与不畅的问题。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的封建集权观念下,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对地震发布和传播的记载。明末出现了由民间记录的一则比较完整的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了1626年北京王恭厂附近因地震引起火药库爆炸的天灾。这则邸抄近3000字,然而同样的事件在官方的《明史·五行志》中却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五月戊申,王恭厂灾,死者甚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