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荀鹤仕进与退隐的心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杜荀鹤一生跋涉于艰难的仕进旅程,其进退心态颇为复杂。章认为诗人既有苦求声名不甘庸世的寒士心态,也有取禄酬志谋,身荣家的常人功利心理,以诗干谒体现了诗人求名的苦心谋仁的韧志。而仕旅的艰难与挫折,参以禅宗玄理的影响,诗人在仕进的同时又常萌生出退隐之思,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泛见于其诗之中,透此外案解析,似可煜照千余年来中国“寒士”的酸苦心境。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皖江历史文化研讨会"于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在池州市召开.会议在"皖江文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的理论问题研究上,虽仍处于探索与争鸣的阶段,但是学者的研究力度、概括提炼的精度较之首届有进一步深化;在个案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群芳争艳的盛况,研究的领域拓宽,研究的程度掘深;在探究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上,与会代表联系实际建言献策,充分发掘文化中蕴藏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池州茶林历经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垦辟、扩建和九十年代的改造与新建,其面积已增幅至近30万亩,是建国初期茶林面积的十余倍;其质地也由“树老、株稀、地散、产低”渐转轨到“优质、高效、集中、生态型”的特征.夯实了池州茶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徽贵池族傩文化的物质载体分为可移动的各色道具和不可移动的祠堂庙宇两大类,它们是古傩文化的物化形态,体现了传统宗族社会与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即宗族重教是地域文化产生形成的人文基础,宗族社会的需要和着力营建,为地域文化产生并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宗族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极具特色的文化物质载体,当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兼之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圩田垦发和近代水利荒疏的影响,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频发水灾。政府和民间社会成立各种机构和组织,采取工赈、农赈、急赈等多种举措来救治灾害,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救济作用,但整体的抗救效果并不彰显。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安徽贵池傩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贵池傩戏是一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驱邪纳福为目的的祭祀性民间戏曲艺术形式,顽强地存活在僻静封闭的山区,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保留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蕴藏着丰富的古文化信息,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本文从傩戏资料的整理、傩戏形成的时间问题、面具艺术、剧本研究、文化内涵的解析、傩戏的特质等方面,对近20年来学界关于贵池傩戏的研究成果,作一回顾性的梳理综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学术背景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杜荀鹤一生跋涉于艰难的仕进旅程,其进退心态颇为复杂.文章认为诗人既有苦求声名不甘庸世的寒士心态,也有取禄酬志谋身荣家的常人功利心理;以诗干谒体现了诗人求名的苦心谋仕的韧志.而仕旅的艰难与挫折,参以禅宗玄理的影响,诗人在仕进的同时又常萌生出退隐之思,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泛见于其诗文之中.透此个案解析,似可烛照千余年来中国"寒士"的酸苦心境.  相似文献   
8.
《绩溪南关悖叙堂宗谱》是许、余二姓的合谱,成书于光绪十五年(1889),收录的文献极为丰富,在谱牒理论、成同兵燹、宗族规章、里居民俗等方面的记载尤重,具有较高的史学、谱牒学和民俗学的研究价值;著录的文献类型突破传统体例的束缚,折射出徽州族谱体例与内容在晚清时期出现嬗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在杜荀鹤的诗文里,“道”字频现,透过“道”可探析出诗人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固守理想的“公道”,信奉资身的“儒道”,追求文名的“诗道”。因而更多的诗作反映出诗人追逐功名,力求入仕谋身、荣家的个人心理和情惑。整体诗作意境狭窄,缺乏阔大之句,高远之思,今人冠其“现实主义”诗人和作品“人民性”的评论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需要,地方高校参与组建区域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也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功能的需要。池州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富有特色,池州学院多年来坚持一贯的特色科研策略,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了区域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研究、规划与开发,因此,组建池州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不仅是重要的、强要的,也是迫切的、可行的。该文还对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社会成效、基本形式与构成、任务分工、研究计划和政策支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构想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