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外国影视作品在中国的逐渐流行,字幕翻译也越来越受关注。影视作品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桥梁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美国影视剧《绝望主妇》的字幕翻译为例,通过分析字幕翻译的特殊性,提出了相对应的翻译处理方法,即直译、意译和注释法等,并分析了采用这种翻译策略的原因,进一步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塞林格1951年问世以来备受推崇,经久不衰,但因极具个人特色的叙事风格和独特自然的口语体语言使其翻译难上加难。因而从翻译的两大基本策略,归化与异化角度比较施咸荣和孙仲旭二译本,通过语言文化分析,使归化异化综合使用,相得益彰,不仅提高译本质量,更促进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傲慢与偏见》中的两场求婚片段为例,通过对比分析王科一和孙致礼的两个中译本,指出后者在措辞、句式、篇章结构处理上更加精确得当,成功地再现了原作反讽的语言特色和幽默的风格,尤其是译作中人物对话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迥然不同的爱情和婚姻观念。孙致礼通过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其译本更加贴切于原文,由此...  相似文献   
4.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公众普遍使用且赋予其新含义的词语,是某个时期的当前公众交往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交流语言.因其受到社会变迁、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交际中经常会产生误区.因此,在汉语流行语翻译中运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对准确地翻译汉语流行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翼然”文学社创办于1990年,社刊《翼然》迄今已出版47期。文学社以“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语文成绩”为宗旨,多次开展作文、讲演、朗诵、阅读及书画竞赛等活动,还组织社员深入农村、市场进行参观、采访。几年来,培养出了胡雅  相似文献   
6.
中式英语本身是一种错误的语法现象,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正确的使用而创造的一种杂交语言。然而,在互联网语境下,中式英语广为传播的同时发生了身份的嬗变,从一个对错误的嘲讽转变对一种句式再造的追捧和模仿。文章从翻译理论关联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式英语在明示-推理过程中如何被创造、被传播以及产生的相关语言学启示。  相似文献   
7.
功能目的论作为当代翻译研究学派的代表理论之一,突破了对等的框架,强调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译本在实现翻译目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不背叛原文的语言学形式,与原作实现相同的交际目的,同时达到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完美对等。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比较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源文本和两译本的语言特色。通过丰富的实例探讨了不同翻译目的及归化,异化策略对译本语言和风格特征的影响。兼顾目的论忠实与连贯两法则,施咸荣译本以维持原作清新自然的口语体为目的,体现了异化策略,倾向于忠实法则;孙仲旭译本出于对原小说和翻译事业的热爱,使用大量中国特色语言,体现出归化策略,倾向于连贯法则。  相似文献   
8.
回译是通过拟译文本与目的语文本间内在的语言和文化联系,把拟译文本中源自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素材重新译回源语的翻译活动。本文以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为研究对象,选取文中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分析译文中对于这些元素的再现或删减,旨在提高该类特殊文本中文化元素的正确还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