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向中华文化复兴与时空大数据时代,首先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4种需求,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4个特征:数据获取的全面与动态、数据挖掘的定量与定性、信息展示的直观性、信息应用的便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应用进展、保护状态评价应用进展、保护规划设计应用进展,以及动态变化监测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智慧化发展的3个趋势:数字孪生名城的理念引领、名城信息模型的技术支撑,以及智慧名城大脑的智慧保护。  相似文献   
2.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规划决策支持、保护监测评估、活化利用服务。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及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展望3个发展方向:一是多维度精细保护,二是多粒度监测评估,三是多场景活化利用,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清华大学校园网络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211工程——中国人民环境科学”研究项目支持下建立的面向全校的教学与科研支持系统,采用“场地许可(Site License)”管理方式在校园网上运行,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与中国高校合作的典范,在中国高校、甚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首例。本文围绕清华大学校园网络ArcGIS的管理与应用,从建设回顾、逻辑结构、运行管理、应用状况等几个方面者了系统的介绍,旨在与国内的GIS同行共享校园网络ArcGIS管理与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