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诗学发展到清末民初以后,乡土观念逐步加强。清末民初江西人胡焕有《论西江诗派绝句十五首》,用独具民族特色的论诗绝句论述了文学史上江西籍重要诗人诗作,这组诗可以看作是一部简明江西诗歌史。本文对这组诗的内容作了笺释。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教师进的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掌握了参加培训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等方面的提升变化。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国培计划”对于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长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读翁方纲《校茶山集四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读古籍,偶遇翁方纲《校茶山集四首》,细细品赏,也觉兴味悠然。  相似文献   
4.
《古代论》课的教学一直是大学中系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从教学主体角度看.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失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紧扣古代论的特点.把古代论当学作品来悟读、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5.
如众所知,杜诗的经典化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杜诗学史上,严羽的意义在于,他不仅注重对杜诗个别作品的赏析,更从理论的高度准确地把握了杜诗的艺术特质;特别是他时时把杜甫和早在盛唐已成经典的李白放在一起等量齐观,从而确立了杜诗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杜甫批评史上,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是一部重要著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重心领神会,重感悟心解的民族传统,以心解心,以心会心,以心传心,确立了杜甫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批评范式。浦起龙强调,作诗、读诗、解读,全在一个心字;离心以索杜,必无所得,以心印心,方有自见。以心解杜,浦起龙发现了解杜的最佳路径。好诗当以心解之,浦起龙把握住了杜诗的主骨和血脉,深得杜诗风神。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代后期重要的诗论家,胡应麟对杜甫诗歌评价甚高,其诗学观点主要体现在《诗薮》之中。放眼整个诗学史,胡应麟认为杜甫有"三难":一是继承之难,在杜甫以前,诗家能事已尽,杜甫兼备众家,集诗家之大成;二是开创之难,杜甫在排律近体诗方面创前人之未备,可为百世师;三是振衰之难,开元诗坛兴盛之后,唐诗有衰退之势,杜甫力挽狂澜,成为诗坛中流砥柱。"三难说"体现了胡应麟论杜的高远眼光和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8.
谢启昆的论诗诗在中国诗学史上数量首屈一指 ,他以元好问的后继者自居 ,具有诗史性质 ,有先进的诗学发展观 ,崇尚清新自然和雄深刚健诗风 ,推崇《诗经》《离骚》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赣南的家族文学颇为兴盛 ,宁都三魏、瑞金杨氏五家、信丰黄世成一门三代 ,会昌霞绮园诸君子、于都三宋、大余西江四戴、赣县钟氏梨园世家等人才辈出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下亮丽一笔。  相似文献   
10.
谢启昆是清代著名学者,但其生平及著述年月不详,本文考究了其主要事迹和著述的年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