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唐佳丰 《职业圈》2008,(36):53-53
《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关于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学界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文章从单位犯罪定义以及单位犯罪主体这两个基础方面出发,来解释到底机关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关于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学界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文章从单位犯罪定义以及单位犯罪主体这两个基础方面出发,来解释到底机关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微观层面讲,犯罪是一种危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被害人作为犯罪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多以个体的形象出现,由于被害人遭受犯罪的侵害,一般处于弱势,需要寻求各种法律救济.中国刑事立法基于预防犯罪、平复犯罪危害和保障人权的目的,在尊重和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给予了比较充分的关注.文章试从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主要方面谈一下我国刑事法律对被害人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