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分析娱乐文化的霸权本质和涵化机制,解读娱乐文化逐渐占据人们注意力空间和文化认同空间的现实,验证了娱乐文化的趋同现象源自文化强势的渗透和文化弱势的抵制与认同。  相似文献   
2.
全球传播已经进入平台化时代。以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为主导的信息传播新型基础设施正在从技术、市场、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层面,重构着全球传播的信息流动新格局、地缘政治新秩序和文化交往新生态。在这个全球传播的平台化转型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扮演了加速器的作用:一方面,快速推动了以短视频社交、视频会议、流媒体音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另一方面,严重加剧了全球传播已有的裂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终端接收使用的数字鸿沟,以及与政治博弈、贸易争端和文化歧见等深度绑定在一起的数字平台的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3.
姬德强 《现代传播》2013,35(1):137-138
从21世纪初开始,国际政治、学术和舆论界就开始形成一种共识——全球权力正在发生结构性转移。始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近来的欧债危机都为这一话语提供了支持。在这一权力的全球转移过程中,作为当前世界结构形成和变迁之核心要素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扮演了核心的角色。聚焦于这一主题,由中国传媒大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短视频产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规制问题出发,梳理和分析了欧美国家有关互联网视频规制的基本框架和针对短视频的改革实践,包括联合规制、自我规制和放松规制等。考察和分析了短视频产业发展在内容和渠道等方面给中国媒体规制体系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未来有关规制体系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与市场力量相结合正在不断加深情感因素在驱动新闻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中外新闻业对情感的认知和研究历程,分析情感逻辑在国际新闻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关注国际范围内新闻情感化与平台化的相互建构,进而为如何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语境下做好中国国际新闻实践提供情感干预的理念和方案,推动中国新闻与国际受众情感共通性的有效提升,有感情、有温度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创新和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是一种破界的逻辑,而本文提出,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架构和文化倾向,围绕李子柒出海而形成的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超文化回声室,是一种重新勘界的逻辑。在这个逻辑转换中,社交媒体平台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生产着特定的内容,包括文本和关系。因此,李子柒现象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的以下平台化特征:流量中心主义是经济基础;在此前提下,社交媒体平台致力于孵化更加去语境化和个体化的内容以及参与者的紧密互动,打造具有优质的观赏性、适度的时长,以及丰富的情感动员能力的产品。未来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需要超越工具主义思维,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生产性;需要超越单线进化论,思考从破除旧的文化界限到重建新的文化界限的辨证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曾经喧嚣于政策、市场与技术讨论中的转换"模式"之争逐渐归于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地方性的转换实践,以及对转换中涌现的各类技术与市场问题的应对。与上述专业话语和实践不同,本文从对"青岛模式"的批判式历史解构出发,着重分析国家和资本在形塑这一模式中发挥的重要结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将由"青岛模式"及其全国推广所展开的围绕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社会过程"称作"青岛实践"。这一未竟的社会过程不仅继续受到技术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国家力量,以及寻求投资报偿和增长的各类资本力量的制约,但也逐渐受到多种"社会保护运动"及其对国家规制的诉求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数字电视道路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传播民主的普遍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多重角色值得特别关注。十年之后再议"青岛模式",既是对历史研究空白的补足,也是对当下未竟的数字革命的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8.
评价媒体深度融合的成效需要聚焦于三个维度:第一,传播,即传播效果,实现从单一测量模式向复合型评估模式的转型,坚持质化量化并举、多元主体审视和传播全程考核;第二,服务,即党政服务、公共服务与商务服务三位一体,服务电子党务和电子政务建设,为党政系统之外的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公共性而非商业性服务,以及包含打造自身造血机能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内的系统性商务服务;第三,治理,涉及以体制机制调整和生产流程再造在内的内部自主治理,和以舆情服务和智库服务为内涵的外部协同治理。这一三元综合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激励和驱动媒体融合达成其国家战略的初衷和宏愿,当然也需要进一步的操作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的国际传播或全球传播领域,俄罗斯一直扮演着一个"不轻不重"的角色:"不轻"一方面根源于中俄两国紧密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使得俄罗斯不可能被忽视,另一方面表现于中国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曾经的阵营伙伴关系,以及中国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新闻学)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视野中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进程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中国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原因。通过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本文统计了近三十年来(1980—2009)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中文期刊论文中的量化表现。考虑到一般意义上学科间对社会结构各层面的敏感度不同,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基本假设,认为大多数以跨文化传播为主题的文章是建立在文化逻辑内或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之上的。本文总结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