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源与昆曲《十五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潘 《文化交流》2003,(2):10-12
回头一笑岁百年 黄源老走了,伴随他仙逝的不是人们耳熟如常的哀乐,而是老人自己选点的三个昆曲《哭皇天》《菩萨蛮》《苦伶仃》曲牌。他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雅曲委婉似泣,人们望着这位长者,默哀、鞠躬、道别…… 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刻,黄源老对自己的走,是那样坦然,他把儿媳洪蓉芳叫到床前,说:“我走时送我的音乐应该是昆曲。”浙江昆剧团按黄源老的愿望,选牌成曲,是日,将音乐放给黄源老听时,老人显得从未有过的平静,嘴角边绽露着微笑……  相似文献   
2.
阿潘 《文化交流》2006,(6):51-53
今年7月在苏州举行的第三届昆曲艺术节早已落下帷幕,但艺术节上马得先生那些昆曲戏画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些存放于苏州昆曲博物馆桂花厅内的“戏画”,将永远印在广大观众的心中。今年7月6日,高马得先生的昆曲戏画展出在苏州昆曲博物馆举行。一时间宾客盈门,高朋满座,86岁的高  相似文献   
3.
阿潘 《文化交流》2004,(1):17-19
张二鹏,号培风,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先生的二公子,京剧南派猴戏杰出的代表。忆当年,他11岁粉墨登场之时,欲取艺名“羽鹏”,但被高人吴湖帆得知,认为不妥:羽者,项羽,关羽,倘若取名羽鹏,生怕名不压身,经反复推敲,遂改为二鹏。二鹏老得此艺名,驰骋南北,名震海上。岁月如梭,一晃已85个春秋。去拜访二鹏老的那天,将门轻轻推开,只见二鹏老身穿一件枣红色的外套,腰板还硬朗,脸面还是那样红润,神态不减当年,只是两道剑眉多添了几根寿眉,显得越发慈祥可恭,宛如一尊罗汉,怪不得前些日子,我和他在电话里聊天时问他高寿几许?二鹏老接口就说:“不老,…  相似文献   
4.
阿潘 《文化交流》2004,(3):13-16
著名导演马科执导的《曹操与杨修》曾经轰动一时,近日他抱病应邀来到西子湖畔的“浙昆”接导昆剧大戏《公孙子都》,在他穿梭于沪杭的间隙,本刊特约作者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写下了这位大导演从艺的坎坷经历和对戏剧艺术的挚爱心声——特稿特稿132004年第三期·文化交流上海京剧院著名导演马科自24岁执导《红色风暴》,到年近花甲时执导《曹操与杨修》,沿着中西“结合”的路子一路“过关斩将”,排了京、话、越、粤、淮、歌、豫、晋近十个剧种达80余个剧目,可说声名显赫,硕果累累。恢复建制后的浙江昆剧团,为庆贺纪念联合国授予的“人类口头和非…  相似文献   
5.
阿潘  David 《文化交流》2006,(4):56-58
张善麟是谁?人们只知道他是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先生的嫡孙,盖派艺术的第三代传人。他8岁随父张翼鹏学艺,15岁从上海来到杭州金沙港“燕南寄庐”盖家寓所随祖父学艺,他与祖父朝暮相处,耳濡目染,练就了他那非凡的盖家风范,玩古也玩出了名堂。我和善麟相处多年,平时除了谈艺,更多的是谈古。他那些鲜为人知的玩古趣事,让人兴味盎然,善麟说他对古玩的兴趣,是深受祖父的影响。祖父的收藏极丰,而且不以贵贱论物,每件古玩只要和舞台艺术紧密相关的,他便“一掷千金”,毫不手软。善麟自从进得“燕南寄庐”后,除每天必练的刀枪把子和圆场身段之外,祖父…  相似文献   
6.
阿潘 《文化交流》2005,(2):22-25
乙酉新春,有幸在杭州和王传淞之子——江南昆丑传人王世瑶谈及浙江昆剧团将于今年4月在杭州举办“纪念《十五贯》晋京 50 周年暨王传淞诞生百周年活动”,话及今古,纵横百年,但其内容总离不开一个“丑”字。 昆“丑”表演在昆曲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素有昆剧“无丑不成戏”  相似文献   
7.
猜猜我是谁?     
(答案见56页)猜谜答案:朱芳雨猜猜我是谁?@阿潘  相似文献   
8.
阿潘 《文化交流》2003,(1):23-25
林为林以他一出昆曲《界牌关》风靡京华;又以“江南一条腿”的美名享誉梨园,那年他才21岁。种豆得豆,十分耕耘换得一分收获,那几年也足让他欣喜了好一阵子。 往事如烟,一晃距今已有十七个春秋年华。眼下,林为林更忙得无丝丝闲暇,他为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参演昆剧《暗箭记》正日夜拼搏,大有“鱼死网破”之势。谁知近日,林为林在《暗箭记》的排练中,一个高台“前扑”造成左脚骨折,  相似文献   
9.
阿潘 《文化交流》2007,(5):22-24
冯其庸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无锡人,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先以戏剧评论驰名,后以《红楼梦》研究名世,为著名"红学家"。2005年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10.
被昆曲界尊称为“昆曲妈妈”的张娴,平平安安辞别了鸡的旧岁,又稳稳当当步入了旺旺报春的狗年。这位92高寿的昆曲界名人,是昆曲让她延了年,她又为昆曲这棵600年老树益寿。老人一身是病,从青年到中年吃药打针从未停过,但不知何故近年来老人越活越年轻,尤其是五年前昆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老人变得越发鲜活了,平时小辈们和她相遇,总喜欢问长问短,问得最多的一句是:“张老师,有啥秘诀可以长寿?”每每听后,她总是笑眯眯地说:“昆曲让我长寿……”在昆曲界,不详知张娴的都认为她是昆曲科班出身,其实她是从苏滩步入昆曲界的。张娴6岁随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