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共和国六十年,媒体既是见证者亦是受益者。笔者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应对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政策法规,进而说明新闻报道在政策法规影响下,大致所经历的负面情况一律不作具体报道;制度保障下的力求准确性报道;追求实效性的"零距离"报道三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任家宣 《东南传播》2010,(12):76-78
"苏报案"被学界称为辛亥革命前的政治事件。百余年来,《苏报》与"苏报案"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首先从作为政治事件的"苏报案"和作为新闻事件的"苏报案"两方面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各自存在的特点与不足。最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从革命舆论动员的视角,反思对《苏报》及"苏报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使用与满足”视角透视“微博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家宣 《青年记者》2010,(10):69-70
微博作为继博客之后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以其信息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等优点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本文在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下,解析“微博热”的具体原因,进而探讨受众使用微博时所基于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继博客之后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以其信息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等优点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网络"哄客"的出现并非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本身的特性使然,这既有网民群体无意识心理的因素,亦有社会的娱乐化这个深层大背景。"犀利哥"事件近期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并将这种影响很快投射到人们的现实生活。文章结合"犀利哥"事件这一典型案例,从而探析网络"哄客"具有责任意识淡薄、从众性等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网络"哄客"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