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承担多种功能。但在实际授课中,大学英语课堂却在实用主义、观念狭隘等因素的影响下,异化成了简单技能培养和表层知识传授的场所。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述、中西文化内在的思维差异、还有道德教育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阉割"。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参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重新审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缺陷的基础上,分析这些缺陷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梭罗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史并不像国内学界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徐迟翻译的《华尔腾》的出版。事实上,1926年郑振铎的美国文学介绍应该算是梭罗在中国译介的起点。此后,曾虚白、张越瑞、徐迟、郁达夫、林语堂等人或评述或引用或译介了梭罗的作品。在这段时期内,虽然由于中国国内特殊的政治现实、接受语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梭罗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这些介绍和评论毕竟是梭罗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滥觞,对于研究20世纪早期的中国出版史和中美文学交流史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量死亡》中存在着读者和侦探两种探案方式 ,角色和案件的设计也颇有技巧 ,作者还引进了许多其它干扰因素 ,从而造成了一种张力 ,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一种解谜的乐趣和审美的快感  相似文献   
4.
表现"短暂的瞬间美"和"从恶中挖掘美"是分析波德莱尔创作与评论中体现"现代性"的关键问题;这样的"现代性"不可避免地给诗人带来了困惑与危机,最终诗人寻求救赎的途径又退回到了过去曾经反叛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5.
谈起外国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那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查尔斯·狄更斯的《奥利弗·退斯  相似文献   
6.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屈指算来,研究生毕业已经将近有一年时间。看着眼下诸多学弟学妹为了生计东奔西跑,满怀希望寄出一份份简历,却又“望断天涯路”般困苦郁闷,我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了一年前,我和同学一样穿梭在千万毕业研究生的大军之中,开始了无可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个脚踏英国和新西兰的双栖作家,她不仅被誉为100多年来新西兰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而且还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作家.虽然正值创作盛年即因病离世,但凭借徐志摩的译介宣传及诗人本身的影响,曼斯菲尔德却在异域的中国开始了一段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