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哈尼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绝大部分人口居住于滇南半山区,竹子在该民族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中国古代的竹子文明传入日本后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竹子在其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整理二者关于竹子的文化,并比较竹子在这两个截然不同民族中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族,其文化独特且富有韵味。随着哈尼梯田申遗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积极对外宣传哈尼族文化也迫不可待。本文尝试对哈尼族经典古歌《神之歌》的第一章《烟本霍本》第一节进行了日语翻译及赏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通过从两个大型语料库(BNC和CLEC)提取数据,分析了一组英文同义词(wish,hope,want)的使用情况。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学生在使用这组同义词上,与英语本族语者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词频分布,语义搭配,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于滇南地区。鱼作为水生动物,在这一内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却有着久远的神话形象意义。而在岛国日本,在其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鱼文化。该文拟从宗教神话及日常生活民俗等方面整理一下这两个民族关于鱼的文化,并试图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首创以来,互文性这一概念就被各国学者赋予了各种新的内涵,而互文性理论正式引入翻译研究是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哈特姆和梅森的著作《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提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根本的契合。通过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众多形式各异的文本间存在广泛而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时如何感知、理解并在译文及译语环境中恰当地反映出原文中的互文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以互文性范畴中重要一环的典故为例,结合钱钟书本人的典故思想,探讨其名作《围城》题目的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于2005年4月出版。这是1988年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修订本。旧版自发行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国内很多学校将该教材列为各种考试指定教材,尤其适合于日语初级自学者使用。为使这套教材能够充分地体现日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经过3年努力,又  相似文献   
7.
吕俊梅 《新闻界》2003,(4):47-47
版面设计对于现在的报纸来说,其重要程度已是不言而喻。版面就像报纸的“脸”,它的美观与否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现在的企业报也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了,既要面向企业,又要面向社会,经受市场的考验。因此,现代企业报要求版面必须精美,版面设计要有品位,形成视觉美,使企业报读者在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中,与报纸靠得更近。通常,企业报可以通过标题制作、稿件位置摆放、照片运用角度、底纹与花边处理等一系列不同的版式语言形成较好的视觉美感。统一美:形成企业报版面视觉美感的前提统一与变化,是版面设计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形式…  相似文献   
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切腹”自杀为“美”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这种自杀方式在日本几乎得到了全民族的支持。“切腹”思想在日本源远流长。樱花的美,武士道等导致了日本人死的美学观。而近现代以后日本的社会发展以及武力侵略也与“切腹”所体现的“忠”的精神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