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吴思佳 《青年记者》2006,(22):27-28
伴随着一些新的报道方式和思潮,如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的出现,纯客观报道模式受到一定冲击,一些记者开始在报道中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的创作主体身份,记者的行为和思想直接构成报道内容的一部分。这便是文中所要讨论的报道主体在新闻报道中的“自我呈现”。为了使研究更为全面,这  相似文献   
2.
“前进的行动者,前进的新学校!新学校是大众学校,新学校是茅草棚大学,新学校是露天大学!”4月28日下午,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学术报告厅,大型原创话剧《陶行知在重庆》审查演出在此举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扮演者徐清慷慨激昂的台词让在场的观众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坛为数不多的百万畅销书作家之一。由于不愿与创作纯日本文学作品的日本文坛接近,其小说结构、写作手法以及文体、语言风格明显带有西方文学以及美国当代文学的色彩,经常受到日本主流评论界的抨击,被认为是"非日本"。通过对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地下》、《约定的场所》、《海边的卡夫卡》及《天黑以后》等作品的梳理,证明村上作为日本的一分子,即使身在异国、师从欧美文学,仍然心系国家与民族,他有他的日本关心。  相似文献   
4.
吴思佳 《考试周刊》2007,(11):78-79
“村上春树是现代都市社会的成熟程度的一个尺度”,在现代都市社会日渐成熟的中国,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挪威的森林》掀起了一阵阵热潮。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源于该作中三大主题,即音乐、性、死亡。而《挪威的森林》一书的命名更是本书亮点,值得仔细琢磨、推敲。笔者认为以“挪威的森林”命名其因有四:一、“挪威的森林”是女主人公挚爱的歌曲的名字;二、“森林”与本书深邃、缥缈的意象统一;三、歌词与小说情节相似;四、“森”字可拆解成三个“木”字,分别代表着该故事中众多三角关系。本文试从以上四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杰作,是任课教师学习的榜样。自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各校各专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课程建设,成果颇丰。但是日语专业,特别是高职高专日语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落后于英语专业等"主流"专业。本文以三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为例,试分析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日语精读》(也成《综合日语》、《初级日语》等)的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6.
随着校企合作战略的推广,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易产生以趋利、献媚、丧失主体性为特征的市侩化倾向。高职院校自身受拜金主义侵染、误解校企合作内涵、对校园文化建设急功近利等因素是造成市侩化倾向的主要根源。为防控这一倾向,高职院校应强化道德的自律作用,突出双边合作的平等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高效、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新闻传媒业,不仅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模式,也使网络舆论场呈现融合性与圈层化、互动性与情感化、精准性与碎片化等特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神舟十三号”网络报道中,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三大主流央媒通过多维度的议程设置、仪式化的叙事模式、“破圈”式的传播策略建构了“航天梦”、航天强国的主流舆论场,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五月的校园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是轻松而悠闲的,但对即将进行论文答辩的毕业生来说,并不那么轻松。图书馆、复印室、实验室、办公室里经常能看见他们的身影。面对这个校园生涯里最后的考验,他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那些过来人和老师们又有什么样的建议呢?为此我们走访了一些同学和导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秋天的网     
一转眼,秋风又起了,还夹着零星的小雨,淅淅沥沥地织成一张网,整个秋天就被网在了中央。早晨起来,匆匆吞完儿口饭,就赶着上学去。忽然瞥见了椅背上的一件外套,想起了昨天晚上的事:“明天要降温  相似文献   
10.
当今绘画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对“现代性“的不断认识过程,风格产生于时代的要求之中,艺术表现的自由,就是今天的法则.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要学会怎样表现出自己的感情,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产生出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具体的表现手段,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掌握材料、技法这一艺术语言,是从事“现代性“艺术创作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当代之间不可或缺的必经之道.我们对材料表现方法、油画技法的研究,应结合本土的文化,把握整个时代精神,这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方法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整体.精神穿透材料而存在,材料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