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担心     
一个6岁的孩子写出了7万字的长篇自传小说,6岁半一入学就读起小学5年级。面对这样的孩子,媒体一下子似乎又注射了兴奋剂:采访,摩肩接踵;报道,连篇累牍。 炒啊炒,炒到了一个小朋友。第一次见到这个又一例被冠以“小神童”的孩子,是在演播室里。这是两个月之内,小孩子第30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作为记者,我有些吃惊。这种吃惊并非因为他写了多少万字的小说,而是基于一种担心:一个刚刚6岁多的孩子能承受得了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封建社会人口的主体,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在落后的生产力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下,农民具有勤劳、朴实、善良、敢于斗争的美德,又有愚味、保守、落后、甘于贫困的意识。这种“农民性”对中华民族传统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现代科技明社会格格不入,障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之有必要对“农民学”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晋立国后,司马氏仍继续经营着曹魏遗留下来的军屯。据《晋书·百官志》载,晋中央设有屯田尚书、屯田郎。地方上也置有主管军屯事务之官,如“荆州又置监佃督一人”。督促军将经营军屯生产,满足军需。早在泰始五年(公元269年)晋室以羊祜为卫将军、荆州都督,镇守襄阳战略要地,就在襄阳“屯田八百余顷”,结果“大获其利”,收获了不少粮食。当时,灭吴、统一全国之事已提到日程上来。在准备灭吴期间,需要把屯田士兵从军屯土地上抽调出来,编入作战部队进行军事训练,但晋武帝仍不忘屯田,诏令官奴婢  相似文献   
4.
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绵亘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之所以有其悠久历史,是因为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核心因素——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同时这一政治制度又保证了全部土地的垄断权力掌握在国家手中。本文试图说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与土地国有制的关系,不当之处,请同志们赐教。  相似文献   
5.
1、关于“创造翻车的时间”的问题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东汉末期汉灵帝时,宦官毕岚总结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创作了“翻车”,俗称“龙骨水车”,是在河边汲水用的。较之前代的桔槔提水灌溉,效率提高得很多,说明了灌溉技术大大提高了。到三国时期,马钧根据劳动人民积累的经验,他改进了“翻车”,使之更为轻便好用,即使少年儿童,也可以操作,效率较之以前提高了百倍。从“翻车”的创造到改进,说明我国古代在机械制造方面,有着比较高超的技术,并且不断地在精益求精,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历来是重视水利灌溉事业,促进农业产量不断…  相似文献   
6.
高洋述论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公元528—559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一位出身于鲜卑族的君主。其父高欢利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中获胜,控制了东魏政权,高欢及其长子高澄相继为大丞相、大将军,总揽朝廷军政实权,孝静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高澄未及夺得帝位,遇害而死。第二年澄弟高洋继立为大丞相、大将军,不久又封为齐王。是时“天下之大,将非魏有”,高洋代魏  相似文献   
7.
兵户亦称士家、兵家、营户和军户、凡世代为兵之家是为兵户。兵户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军事制度,形成于曹魏。两晋时期司马氏政权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专制统治地位,保证军队里有一定数量固定兵力使用和兵源的供应,于是就发展了曹魏的兵户制度。本文就司马氏政权发展兵户制度的原因、条件和兵户社会地位为何卑贱诸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请师友们赐教。一世族地主占有大量劳动人口,致使国家编户日益减少,兵役来源不足,是司马氏政权发展兵户制度的首要原因。在世族地主支持下建立的司马氏政权,完全代表了他们的利益。世族地主依仗特权地位,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又大量兼并劳动人口。西晋时石崇有“苍头八百人”①。官至将军  相似文献   
8.
兵户制度是孙吴政权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三国鼎立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着保证战争对兵力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文就孙吴兵户制度的一些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请师友们赐教。  相似文献   
9.
质任制是魏晋统治者推行兵户制度的一个法律措施。质任对象,曹魏时期是率兵将领的家属和兵户,两晋时期只是兵户。本文就魏晋时期质任制的有关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请师友们指教。一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封建社会人口的主体,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在落后的生产力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下,农民具有勤劳、朴实、善良、敢于斗争的美德,又有愚味、保守、落后、甘于贫困的意识.这种"农民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现代科技文明社会格格不入,障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之有必要对"农民学"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