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新闻怎样求新?这是人们经常探讨的问题。联系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感到:求新,除了注重时效和选角度、抓特点外,开拓深度,以深求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的广播宣传,总是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放在第一位上的。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党的各项政策等方面,广播、报刊进行了反复宣传。但这种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深,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们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旧有的经济报道观念已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以往国有企业中的企业管理、生产进程、营销情况、设备更新、成本变动、技术改造等内容,可以作为工作成绩写成新闻报道,而现在许多企业则将其视为经营情报和商业机密而封闭起来;特别是一些“三资”企业。他们不是政府的附属,其厂长、经理也不是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他们的工作动机,不是为了取悦上级以图升迁。而只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因而对充满表扬味的新闻报道普遍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4.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这一报道形式,给中国新闻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仔细分析探究,这些深度报道成功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注意变革思维方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变革思维方式呢? 变微观思维为宏观思维,总揽全局,力求思维的广泛性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反映性、动态性报道而言的。从写作思维方式上看,反映性、动态性的报道,多是着眼于微观,都是一事一报。而深度报道,则是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地描绘与剖析。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6.
多年来,经济新闻呆板、乏味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这直接影响了经济报道的宣传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强调了经济新闻的指导性,而把可读性挤掉了。如何使经济新闻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呢?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找准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化深奥为浅显有些经济新闻,由于业务性较强,显得很深奥,不易为人们所懂,读者很难读下去。由此可见,可懂是经济新闻可读性的起码要求。读者看到一条经济新闻,他根本弄不懂说的是  相似文献   
7.
8.
深度报道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注意变革思维方式,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变革思维方式呢? 变微观思维为宏观思维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反映性、动态性报道而言的。深度报道是一种重大新闻事件或为社会舆论所关注的问题的报道形式。它要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与剖析。因此,写深度报道,就要从传统的微观思维圈子里跳出来,总揽全局,挖掘出新闻事实,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在广阔的背景和时空大跨度中,在宏观和微观的联系中,突出和深化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