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孙洪康 《新闻记者》2007,(10):27-29
今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又是东盟10国和中日韩(10 3)合作10周年的重要年份。值此节点,落实温家宝总理的倡议,举办首届10 3媒体合作研讨会具有开创性意义。这届研讨会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承办,于今年8月21日在充满发展活力的天津滨海新区召开,主题是"加强媒体合作,传递亚洲声音",三项议题是:1.东亚媒体在促进10 3合作中的作用;2.在国际舞台增强亚洲声音;3.2008年北京奥运——亚洲盛事。  相似文献   
2.
半个世纪前,一位苏联公民与中国妇女在天津结婚,生育姐妹二人。尔后,父亲携长女回国,从此音信断绝。43年后,苏联女儿致函天津今晚报,请求寻找中国母亲。现在,妹妹已是美国公民,母亲已移居美国。分别属于中、苏、美三国国籍的亲骨肉是怎样团聚的呢?  相似文献   
3.
4.
解剖一只乒乓球,随之凸现出一家老国企锐意进取、创造国际标准的发展轨迹;解剖一粒玉米,又清晰展现了一家民营科企坚持自主创新、追求科研成果产业化远景的创业路径。  相似文献   
5.
孙洪康 《新闻记者》2006,(12):61-63
推窗,就会望见屹立在石灰岩山岗上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雄伟苍凉的帕台农神庙;出门,就会挨近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占希腊文明最耀眼时期的建筑遗存和雕像精品。这是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今秋访问雅典最直接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首都新闻单位三峡考察团一行64人到湖北至四川长江一线进行了为期15天的踏勘,新民晚报编委、驻京首席记者孙洪康随团前往。他在旧历岁尾向本刊发来专电,报道考察见闻,反映了当地人民要求三峡工程上马的迫切愿望和许多专家以毕生精力从事勘测、试验、论证等等的辛勤劳动。本刊以《三峡不再朦胧》为题加以发表。  相似文献   
7.
我记不起欧洲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这一次我们在苏联访问倒是不急不躁,光是在列宁格勒就笃悠悠地逗留了7天。以王维为团长的上海新闻代表团是应苏联列宁格勒市记协的邀请专程访问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市。团员有上海电视台金闽珠、文汇报茅廉涛和新民晚报的我,还有一位外事部门的龚国义。对上海市记协来说,还是头一回自己组团出访。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民的心目中,有一个充 满温馨的窗口,而本集作品所述所议,就是来自这个窗口的一袭春风;在新民晚报读者的心目中,有一条让他们倾诉衷肠、为他们排扰解难的热线,而本集作品中的亮点,正是这条热线上报人与读者心灵交流的火花。 这个窗口,就是新民晚报群工部。这个部门白天设来访接待室,晚上设夜间值班室,全天候接听来电,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随着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报的经济新闻及相关经济内容大大增加,经济报道在我们这张综合类报纸中的位置已十分突出。如何使本报的经济报道顺应时代要求、满足读者需求?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面临  相似文献   
10.
孙洪康 《新闻记者》2003,(11):50-51
北欧最大的一幢玻璃大厦,竟是芬兰一家报社大楼。今秋,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在访问北欧三国期间,也开了眼界。北欧,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充满新鲜感的地方。中国人对那里的媒体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在北欧最有影响的媒体,中国人几乎没听说过。这次,我们一行随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走访了北欧三家有影响的媒体,虽是走马观花,却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全透明的报社大楼《赫尔辛基新闻报》是一位“百岁老人”了。它创办于1904年,是北欧地区最大的一张晨报。我们9月9日飞抵赫尔辛基以后,负责接待的芬兰外交部官员在晤谈中就一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