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庆祥 《青年记者》2002,(11):25-26
我经常看到这种场面:一位读者手拿一张报纸,眼光在纸页上匆匆掠过,搜索到好的标题,停下来,再看开头一句话,有兴趣,看下去,没有兴趣又翻过。我的结论:一篇好的稿子,首先要有一个好标题,然后要写好开篇第一句。没有一个好标题,读者常常不看这篇文章;写不好开篇第一句,读者往往不会耐着性子看完。  相似文献   
2.
轻松地带     
超级棋迷三个棋迷聚在一起下棋。甲说:"我一下棋啥都忘,昨天下完棋忘了是吃完饭还是没吃饭。"乙说:"我躺在床上,满脑子是棋,也不知道是刚躺下还是刚醒来。"丙用棋子敲了敲棋桌,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奇的表情问:"谁在敲门?不会是我妻子吧!"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到6月,根据报社党委的安排,我们老中青一行3人,奉命采访西部大开发。从前期准备到采访归来,历时3个月。行程8万里,走进了新疆、青海、内蒙古、重庆、陕西5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回首3个月的采访经历,我们体会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体会就是在大规模的异地采访中,要让新闻报道出新,就必须让创新意识融入血液,在策划、准备、采写、编发的各个环节上都时刻树立精品意识。一句  相似文献   
4.
让思想交锋     
读者的眼球定格在自己的稿件上,是每个记者最大的追求。为了拽住读者的眼球,记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写出来和同仁共商。让思想交锋。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得有波澜。怎样才能起波澜?以石击水的办法比较好。表现在稿件上,就是让思想交锋,在交锋中撞击出耀眼的光  相似文献   
5.
6.
“新闻眼”是新闻界近几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如何解释?笔者的理解是:新闻眼就是新闻的点睛之笔——最有新闻价值、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抓住读者的地方。笔者在采写稿件过程中,注意把“新闻眼”擦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三点:拂去“眼”前浮云。在采写稿件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片浮云遮望眼”的情况,往往看不到“新闻眼”,摆在案头的一摞摞  相似文献   
7.
对重大事件的采访,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兵团”作战,一般都是重要活动,影响极大,媒体竞争激烈,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出精品,不能出次品;只能走新路,不能走老路。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组合式战斗”,必须用特殊的“战术”来应对。记者2000年4—6月份,参加了“聚焦西部大开发”采访,感受颇多。鉴于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人员生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采  相似文献   
8.
基层是采访报道之根 有个记者说,在领了一组采访报道任务后,他的同事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写出了一篇大作,写得不错,受到领导的表扬.而他一头扎进基层采访了数天.反倒没有写出"像样"的东西,受到领导的批评.以为这可能是一个偶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轻松地带     
赢钱不生气妻子:“实话实说,昨天是不是又去下彩棋了?丈夫:“是……可赢钱了。”妻子:“为什么要瞒我?”丈夫:“怕你生气。”妻子:“傻瓜,赢钱我还生什么气!”  相似文献   
10.
宋庆祥 《复印》1992,(1):32-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