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运会前,老朋友夏尔马到北京来了。半夜我快下小夜班,电话里传来他那我已感陌生的嗓音时,真是令我惊喜万分。这位不结盟国家新闻交换网记者是受亚运会组委会之邀,到北京采访亚运会准备情况的。几天来早出晚归,参观采访,“剩下最后一天用于领略伟大中国首都的特色和拜会老朋友”。我们约好次日见面地点便顺致晚安。次日晨一阵电话铃声将我吵醒。电话里夏尔马所住旅馆的服务员给我读了他写的条子:“宣,恰巧碰到一位热心的姑娘愿作导游,为了多看一些地方,我决定随她去了。晚些时候再见。夏尔马。”听罢我对这不顾友情的“好色之徒”除了气愤之外别无它法。第2天直到晚班快下班时,电话中才又传来他的  相似文献   
2.
衡量一篇新闻分析稿件的好坏有很多标准,但是连我一位非常挑剔的同事也承认,路透社的政治预测性新闻分析《副手辞职后撒切尔夫人能否控制权力令人怀疑》堪称一篇上乘之作。称其上乘,首推其准。人们在评价地震或天气预报的水平时,第一个标准大概要算准不准确。这是因为大自然中影响它们的因素很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有时间,不妨看看。”一位年长的同事向我推荐。我接过来一口气读完,觉得很好,又推荐给另外几位同事,他们读完,都觉得不错,并发出一番赞扬和议论。这篇文章是合众国际社驻巴黎记者所写,是篇社会新闻特稿,名为《被困在机场的人》。题目并不精彩,但稿子写得很引人。事情似乎很小,却颇具新闻价值,经作者匠心独运,使人读来趣味盎然。文中讲的是一位身份复杂的莫罕先生受困于巴黎机场的故事。在一家机场受困几小时的事倒是经常有,但多达几天者却不多见,长达2年以机场为“家”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国较穷,新闻业却颇发达。其面积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但办有日报60多份,仅首都达卡就有十几份。各报间的竞争激烈可以想见。我到达卡不久,一份英文日报新国家报便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版面设计,标题制作、印刷等都很精美,出版时间既早又准时。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这家日报隔三过五所登载的一些独家新闻,这些新闻从外交到内政,从经济到社会样样涉及,有不少都是孟全国乃至国际关注的重大事件。这些文章行文流畅明快,结构新颖紧凑,一般在英文四五百字,最多不过千字,可读性相当强。我发现这类文章十之有八署名为:本报特派记者默迪尔·拉赫曼。于是我产生了结识这位同行高手的愿望。我第一次去新国家报拜望默迪尔时,他不在,主编莫依纽先生接待了我。谈到他们的报纸,莫依纽不  相似文献   
5.
朋友们戏称我为“孟加拉人”。在我的住所,墙上挂着孟加拉的黄麻艺术品,桌上摆着孟国的铜雕,集邮册中孟加拉邮票是我最引以自豪的部分,有客人来时兴头上我还能哼上几段孟加拉歌谣,讲到动人处居然还要“蹦”出几个孟语单词,发音纯正颇受在京孟国外交官的赞赏。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一生最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