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日战争时期,大片国土沦陷,唯有西南、西北稍安。当时,中外交通线只有 3条,即:中缅交通线、中印空中走廊和川、陕、甘、新大驿道。但由于中缅交通线经常受阻,中印空中走廊运输量有限,西北交通线事实上成为加强与盟国联系的主通道,西北交通再次与中华民族安危相联,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  西北战略地位的上升,使兰州自然而然成了西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备受各方关注。上至蒋介石,下至政府要员,频频视察,整顿防务,以作最后打算。当时,国民政府设在兰州的权力机关众多,较大的就有第八战区长官司令部(…  相似文献   
2.
张国藩 《档案》2014,(3):21-23
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使大将蒙恬率大军,"北斥逐匈奴","渡河取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五年(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亦载:"秦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直道从咸阳以北的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梁武帝村)为起点,穿越子  相似文献   
3.
张国藩 《档案》2013,(6):29-32
陇山是纵贯于陕甘交界的一座天然屏障,历代史籍称陇坂、陇坻、陇头、关山、小陇山。  相似文献   
4.
张国藩 《档案》2013,(5):44-49
一、缘起甘肃犹一柄如意,横亘于祖国版图中心,自古为中西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东段横贯全境,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分别起于陇东、陇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地处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交通又十分不便,山峦叠嶂,沟谷纵横,修桥筑路成为历代王朝和地方官府的一大要务,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交通建设。同时,地方官府也鼓励民间富商大户捐资修路。为彰显功德,工程告竣后大都要立碑纪念,以昭示后人。这一优良传统自汉迄今经久不衰,成为甘肃特有的交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国藩 《档案》2013,(2):23-26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前四句,描写作者在唐天宝三年(744年)乘驿骑赴高仙芝幕府时紧急赶路的情形,呈现出一幅唐代驿站栉比、驿马驰如星流的生动画面.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的驿制,人们会以为作者过于夸张、浪漫.从咸阳到陇山头,少说也要几百里,难道古人骑马和现在的汽车一样快?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古代乘驿马出行的人,要么是信使,要么是出使、赴任临行前朝廷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规定一天的行程,缓者300里,急者500里,加急者800里.  相似文献   
6.
张国藩 《档案》2014,(4):30-33
甘肃的石窟壁画艺术和地下砖画(砖刻)艺术举世闻名。在异彩纷呈的地上、地下面廊中,有许多内容与交通活动有关,既有宗教题材,也有世俗生活;既有王公出行、商旅往来及驿使飞驰的场面,也有乘车出游的逸情景致。丰富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甘肃交通特别是河西交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国藩 《档案》2014,(5):27-28
正甘肃是汉简的主要分布区。1930年至1931年,在汉代居延县地破城子、大湾、金关等处掘得汉简1.1万多枚;1973年至1974年又在甲渠候官、第四燧、肩水金关遗址,获得汉简2.1万余枚;1990年至1992年发掘敦煌悬泉置遗址,获汉简2.1万余枚。这些汉简内容前者以军事为主,后者以邮驿为主。两批简牍中均  相似文献   
8.
胡俊璐  张国藩 《档案》2014,(7):30-31
中国古代,特别是周、秦、汉时期,帝王及有威望的侯伯都有陪葬车马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甘肃平凉、庆阳、天水和武威等地均有发现,直接证明了当时陇东和天水地区有高标准的道路存在。在武威汉墓中发现的车马仪仗俑也说明了当时武威"车马交错"的盛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