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避免新闻失实,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新闻失实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受极“左”流毒、某些不正之风、不良社会风气、奖惩不明等原因的影响和少数作者思想不纯、文风不正.有意识地弄虚作假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信病”作怪。患有这种毛病的同志,  相似文献   
2.
张培铁 《新闻知识》2004,(11):27-27
经过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报刊结构调整,大大地压缩了报刊总量,其中专业报也无例外地经受了分化和重组的考验,结果,死掉了一批,成活了一批。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作为幸存的专业报,特别是省级专业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省级专业报怎样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呢?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践行"三贴近",楚天金报编委会精心策划,今年上半年推出了系列策划报道"记者体验"。该组报道历时3个月,发稿20篇、约4万字。记者通过走上江城20个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特殊工作岗位,变身为这些岗位工作人员中的一员,以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采访方式,亲身体验其工作的酸甜苦辣,写下了一篇篇感触生动、感受真切、感染力强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7,(7):114-114
十堰是湖北最遥远的地方,被称着西北角;十堰又是个贫穷的地方,六县市全列入国家级贫困名单。然而,当记者真正走进十堰、认识十堰、读懂十堰,却发现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新闻资源,是座“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5.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6.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12,(12):56-57
一、“同质化”严重,可读性“差”——思变突围 时事新闻是一张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采新闻相对,时事新闻的特征是:从稿件来源看,是非自采的,通常来自国内外大的通讯社,如新华社、中新社以及重要的外地媒体;从报道内容看.一般是国际国内有较强的时效性、重要性、典型性的新闻,如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事件、国内的重大时政新闻等。  相似文献   
7.
经过新一轮暴风骤雨般的报刊结构调整,专业报停办了一批,划转了一批,管办分离了一批,总量大大压缩,如湖北省还剩20多家。报纸活下来了,就要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 专业报的产生与发展 专业报大多诞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兴旺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新闻媒介对腐败的揭露和对不良现象的批评明显增多,新闻舆论监督力度逐步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有人统计,万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近期的“焦点访谈”栏目舆论监督内容的比例超过50%。广大人民群众由此可以看到党和国家与腐败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9.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9,(11):47-48
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增强,隐性采访这一行之有效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成为不少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和利器,也得到受众的欢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