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零距离》正面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电视新闻呈现了空前规模的改革与创新的局面。“三贴近”原则成为新闻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寻求贴近性,成为正面报道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正面报道如何吸引观众,又远非“贴近性”几个字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2.
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是广电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只有重视定性分析,才能把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原则落到实处,而定性分析的科学量化是评价体系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其次,要科学地取舍和修正纳入定量分析范畴的数据产品。最后,要强化评价体系的实际运用,改变目前节目管理中"唯视听率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上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多次就禁止虚假新闻和不实报道,提高节目品位及净化声屏提出要求。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在落实相关指示的过程中,总结出新闻工作“八个提醒”,使上级精神体现为日常操作的采编流程。  相似文献   
4.
张建赓 《视听界》2006,(3):12-13
近两年来,电视业界呈现了空前规模的改革与创新局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以重大时事题材的直播及新闻频道的推出为标志,央视率先在新闻领域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地方电视台则纷纷扛起“民生”的大旗,各种类型的民生栏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民生栏目方兴未艾之际,省级地面频道又出现了“栏目综合化”、“大时段编排”“、SNG常态化”等诸多集约化趋势,由栏目推动板块、由板块推动频道的频道专业化趋势已经形成。现在人们开始探讨的问题是:如何突破民生栏目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传播交流,启动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作为台湾传播产品的音乐磁带最早进入祖国大陆。轻快浪漫的台湾流行歌曲、校园歌曲在80年代初风靡大陆。有人形容,即使在乡间小道上,也能听到邓丽君的歌曲。爱情小说、三毛和柏杨等人的作品连续数年成为大陆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主流媒体按照"三贴近"原则,从关注群众生活的角度出发,近年来不断提高"三农"问题、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热点民生问题报道的比重。而由这些主要新闻媒体衍生出来的都市类报刊、专业类频道频率,更是将民生问题的报道视为重点,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他们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从而形成了自身特色与定位。都市类媒体、专业频道频率已经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力量,成为反映群众需求和呼声的主要渠道,成为新闻宣传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初开始,因为《南京零距离》的创办,江苏城市频道的晚间五小时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在南京地区名列榜首。经历了六年的高位运行,如果不能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  相似文献   
8.
微信公众账号矩阵的开发,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延伸的创新性举措。传统媒体在开发微信矩阵方面相对于社会企业具有内容支撑方面的优势。而相对于各类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又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是值得推荐的媒体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建赓 《视听界》2009,(4):29-31
《南京零距离》曾作为民生新闻的代表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电视市场上独树一帜,一度挑起南京地区新闻大战,在中国电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生新闻的概念改变了我国媒体一度高高在上、重时政新闻不重社会新闻的弊端,强调以民为本,把过去的新闻死角改造为新闻亮点;在发挥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突出现场直播等方面均作出积极贡献。“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这句口号很好地诠释了节目的定位。它利用城市频道自身的地缘性和区域性优势,把新闻定位于既要反映时政要闻,又要反映百姓生活,同时侧重对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和深刻分析,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民生新闻热潮。  相似文献   
10.
从《南京零距离》看新闻价值判断的四个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沙龙”栏目请读者全方位感受一下《南京零距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从开播到现在虽然不足短短两年时间,但收视率却不断攀升,并常年稳定在南京地区各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榜首。一个在内容、受众等方面定位于本城市地域的栏目,能有那么可观的广告额,能有那么多的市民喜欢,而且一个栏目带活了一个频道,个中缘由,肯定有许多说法。就让我们读一读这些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撰写的文章,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办好节目、办活栏目应该始终是电台、电视台所有工作中的重头戏。谁肯下功夫,谁能独树一帜,谁就能有较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