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清除,要运用多种手段。加强舆论监督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既为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就有其腐败的、不正的自我防护办法,用以维护其生存,而不肯轻易消亡。它们所使用的办法是多种的,手法有时隐蔽,有时狠毒。而与之作斗争的揭发者,又常常清贫如洗,无权无势。这就是为什么天天喊消除腐败和不正之风而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去年深秋季节,我去武汉。浏览报纸,我被一张新型的、诞生不久的报纸(去年7月创刊的)——《长江开发报》吸引住了。我说它新型,是因为它是我国第一家以流域为对象的报纸。长江流域幅员广大,支流很多,横贯九个省,它是我国的第一条巨川。上游有“天府之国”,中游有“两湖熟、天下足”的沃野,下游是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以这样广袤的“黄金水系”及其腹地为报道对象的报纸,在我国是一件新鲜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即勇于探索,刻苦实践,自学成材。他在1935—1936年写的西北通讯,曾经轰动全国,脍炙人口。但人们也许不知道,在此以前,他已经随着抗日战士的足迹,赴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考察。这是他一生中很有意义的也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阶段。长江的第一篇新闻稿是在他被反缚住双手,拴在马车后面,连拖带拽,狂奔滥跑一整天后,写出来的。 1932年,范长江23岁,为了探求抗日救国的道理,他从家乡四川只身来到北平,在友人的帮助下,进入燕京大学哲学系求学,然而,柏拉图的理想国并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记协正在着手编辑一本有意义的通讯集,这就是1983年由全国记协倡导、由甘肃省记协负责组织的“丝绸之路变化采访团”所写的新闻通讯集。这些通讯是这次采访的结晶,也是组织这次活动的一项成果。今年秋天,我再次路过河西走廊,在兰州曾去看望甘肃省记协的同志们。我们回忆去年同赴河西走廊采访时的情景,畅谈甘肃一年来的变化,大家兴奋不已。我从省记协同志处,拜读了他们所收集到的那次采访的通讯,又重  相似文献   
5.
参加“八一”起义的战斗范长江站在黄石港江边的海观山挹江亭上,俯视着滔滔长江。他的思绪象江中的波涛,激荡、回流、翻滚。……他回想着在武汉时的情景,政治形势的变化,如迅雷闪电,使他难以捉摸。他刚逃离重庆来到武汉时,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震动着他的心灵,他全身心地投进了革命的洪流。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反动势力会如此迅猛地从四面八方向武汉围  相似文献   
6.
四川大学新闻系教师王绿萍是一位有心之人。她有一颗艰苦创业之心。她所主持制作的一套新闻史教学幻灯片终于获得成功。新闻历史的教学,本来是枯燥的。它需要借助于形象,用报纸、报人的形象,以增加学习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多山多雾的贵州,我度过了1958年的下半年。七月初进入贵州。火车从广西北部翻上贵州高原,沿途尽是山。从车窗外望,只见山套山,山连山,山巅深谷,云雾迷漫。在火车经过的一个路旁小山村中,我最初看到山区人民怎样地生活。这个小山寨只几户人家,山寨入口处竖起了松柏牌楼,牌楼正中嵌着“跃进门”三个大字,两旁有红色对联。寨前梯田重叠。玉米稻谷茂长,田坎上插有小红旗。这种景象告诉人们,大跃进的激流,席卷了这个小山村。为了农业增产,这里进行了评比,小红旗就是标志。“刀耕火种”、“轮歇游垦”的耕作方式已经成为历史陈迹。解放前的贵州,历年来是严重缺粮省份,可是解放以来,贵州粮食年年增产,1958年每人每年有粮达一千二百三十五斤。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天津《今晚报》的新闻采访,使我感到既新奇,又钦佩。奇在何处呢?今年夏天,我在哈尔滨,碰见《今晚报》的一位记者。我心想,哈尔滨与《今晚报》有  相似文献   
9.
石西民同志《报人生活杂忆》(重庆出版社)、于友《名记者的脚印》(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两本值得一读的新闻书。石西民同志是新华日报创办人之一,以写新华日报的办报历程和体会为多,同时兼忆报界许多老同志。张友渔同志为本书作序,认为本书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和教益。于友同志则以写共同战斗过的名记者为主,兼写外国同业。方汉奇同志在序言中说,以记者写记者,提供了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材料,实难能可贵。当年,重庆新华日报与延安解放日报一样,同是党报史上光辉的一页。但两报的办报条件不同,一在国民党统治区,一在解放区。在国民党统治区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是三十年代我国新闻通讯中的名作。在这些西北通讯中,范长江同志第一次在国内报纸上公开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后,又第一次报道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的真象;报道了党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政策。他的这些通讯,以身历其境的见闻,真实确切的事实,使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