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逐步走上正轨。“两课”体系的形成和98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趋向完善,16号文件和05方案则开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时期。总体而言,30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有一些不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创新优化由物质支撑体系、教案体系、评价激励体系和延伸拓展体系等若干子系统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并把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思想教育有机融入意识形态教育之中,实现课堂讲授、课下研究、课外实践三位一体、整体联动。  相似文献   
4.
礼仪是一种文化行为,是文明的符号,是内在道德的表征,是外在的自律。礼仪对于思想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和能动的文化意义,也是实现德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思想教育应该"讲道理"和"讲礼仪"相结合,"说"教和"礼"教一起抓。礼乐文化发达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应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重视和强化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5.
6.
从价值论角度看“,经学情结”事关原则,意义重大深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极其重要的伦理学价值,又是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需要,具有双重的教育学价值;从方法论角度看“,子学精神”是非常宝贵的必需品质,思想政治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术上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在“子学精神”和“经学情结”的对立统一中实现教学和科研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时期通俗文学回归的原因作了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郭文静  方贤绪 《今传媒》2023,(4):127-130
“双减”政策是一项针对当前基础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和片面化等问题,重构教育生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双减”政策通过减少不规范辅导机构的数量、强化学校主体地位、提供优质课外服务等方式,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优化我国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家庭经济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为了确保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明确“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阻力,进而协同政府、社会和学校三大主体共同推进教育公平,使更多学生能够享有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理性对人的文化存在具有无限广义的本体意义。理性是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精神。理性是历史的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是从本体理性生发而来,并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发挥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中,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对应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科学和人文的矛盾、冲突是现代文化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对理性片面、狭隘的理解导致严重的文化后果。当代文化大厦应该以广义的本体理性为根基,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技术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给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制度、营造环境、提升素养、创新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