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喆 《现代传播》2001,(2):7-15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介构建<死亡日记>事件过程中,媒介间议题设置、赋予事件意义、争夺报道的话语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媒体的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作为普通人对他人私人生活的尊重是该事件中两种起主要作用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冲突,使对事件的评判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认为,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陆幼青本人的私人生活;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陆的生活,在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死亡日记>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事件,更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事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止于有关媒体伦理,更多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私营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喆 《新闻大学》2002,(1):54-58
一、建国初期私营报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 在建国进程中,中共中央对私营报业实行了区别对待的政策:没收军管反动报纸,保护进步报纸,对中间性的报纸允许登记后继续出版。据1950年3月新闻出版署统计,全国共有报纸336家,其中私营报纸58家(另有公营报纸257家),占总数17%左右,这里面包括解放后准许继续出版的(如《大公报》)、批准恢复的(如《文汇报》)和新创办的(如《亦报》)。①估算下来,当时中国私营报纸数目约在60家左右。但到当年6月底,私营报纸数目减为43家,到11月底为39家,到12月底为34家;到1951年4月底为31家,到8月下旬,只剩25家。其中除了少数如天津《博陵日报》因出现歪曲政策报道而被停刊外,主要是两种结果:一是由于报纸销路下降、广告减少,经营难以为继而停办;一是公私合营被改造为党报。  相似文献   
3.
施喆 《声屏世界》2004,(2):22-24
陆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传播媒介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传媒改革,传媒生态,传媒产业,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生产过程。1994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分别在英国和香港做访问学者;2003年为奥地利萨尔斯堡研讨班成员。  相似文献   
4.
施喆 《新闻大学》2002,(3):64-71
回顾20世纪中国新闻史,新记《大公报》(1926-1949)是必须提及的一张报纸。它以“四不主义”确立报纸的风格,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在1941年获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而成为当时中国报纸的翘楚。但对《大公报》的性质,除了以前带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批判之辞外,学界的观点并非一致,或将《大公报》视作“职业化报刊”的尝试,或将其定性为“文人办报”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张志安  叶柳  施喆 《青年记者》2008,(10):39-41
[观点摘要]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事情发生了,很多媒体都会去跟进,特别是电视在跟进后能起到放大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至少能让更多的观众知道.  相似文献   
6.
1998年6月21日至8月10日,复旦大学96新闻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赴广州进行了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报业发展与集团化趋势”为主题的考察活动。对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三家报业集团进行了访问,不仅了解到这三家报业集团报纸的发行、经营、销售情况,还分别与三家报业集团的许多部门从业人员进行座谈。由于考察报告的全文篇幅很长,且有关这三家报业集团的基本情况报刊上已有很多介绍,故特节录其中“访谈摘要”一节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小草     
下雨天,我要去“百家乐”超市买东西。路过院子时,无意中我发现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苗,小小的身体在雨里忍受着风吹雨打。可怜的小草,你怎么才能长大?怎么才能经受风雨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