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四个基本要素中,确认档案开放主体是关键一步.明确主体构成及责任主体权责是构建档案开放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档案开放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重点对档案形成及保密机构、国家档案馆、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及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等档案开放责任主体的权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档案利用者需求与图情用户需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利用者需求类型划分的差异及原因 (一)图情用户需求"以物为本"的划分和档案利用者需求"以人为本"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论数字化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原则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基本原则、具体原则和实施原则三个层面构建和论述了数字化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阐述了数字环境下档案信息利用效益的特征,指出了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效益定量分析的难点所在,提出了“走网络化发展的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阐述了数字环境下档案信息利用效益的特征,指出了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效益定量分析的难点所在,提出了"走网络化发展的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权利”内在包含了“自由权”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并深刻认识档案利用“自由权”,强调公民利用档案的“自由权”是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的基础.从引导公民享受“自由”这一积极的政策调控角度,参考分析美国《公民利用信息指南》,探讨了“公民视角”的我国利用档案信息指南的编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责任内涵和责任机制的理解,从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程序、增设责任追究和免责条款、建立责任监督和责任回应三个方面来探讨档案开放责任机制的构建,以补充和完善现有政策中的责任规定。  相似文献   
8.
合理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是利用过程中的客体,是利用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因此,档案自身特点将极大程度地影响档案的利用与公布。档案的属性与特点众多,但归根结底是档案的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从档案形成的角度分析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可以归结为档案形成的自然性与转化性。档案工作应结合这两大特性,进行档案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有效地利用档案。一、从档案自然形成特点谈档案的利用档案是人类活动的伴生物。它的形成是客观的、具有极大的被动性。档案形成于人类社会的各种职能活动过程中,一个机关、团体、个人在特定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档案职业技能的地位、特点和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从劳动社会学职业分层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档案职业权力的三种控制力;并结合档案职业面临的客观环境阐述了作为档案职业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职业技能是“夹缝时代”决定档案职业地位的关键要素。接着,通过解析社会对档案职业技能的两种认识误区(无技能论和唯技术论)进而阐述了档案职业技能的两个特点。最后,根据档案职业技能的分层性特点,笔者对技能进行三个层次的分层探讨并阐述其内在关系,试图探析档案职业技能的层级构成。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启示下的档案开放制度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档案开放问题是一个令档案人爱恨交织、喜忧参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80年代“档案开放”方针的提出到2004年我国万卷外交档案的开放,每一次开放工作的重大突破都得到了民众的热情回应,让档案界赢得了久违的关注和赞誉。但是,与国外档案开放率普遍在90%以上相比,与政府信息公开最短时间为一小时相比,近两年外交档案开放的斐然成绩,浙江、广东等地文革档案开放的喜人现象,并不能彻底改变全国档案开放的尴尬状况和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