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报业发展迅速,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报社得以更快地发展,读者也获益。但是,剧烈的竞争也发生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竞争不规范。其主要表现: 一、制造假新闻。某些报社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大搞"独家报道",对一些新闻故意拔高,甚至子虚乌有,凭空捏造,制造"轰动效应"。2001年十大假新闻,南方某报竟占据3席。二、故意大炒作。面对激烈竞争,有的报纸为提高知名度,借助所谓的新闻策划故意进行新闻炒作,把本来意义不大的事件放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深度挖掘:原汁原味的内容 2003年10月,《厦门晚报》将"市民热线"资源进行了第一次深度开发,创办了"我要说"栏目,将不能成为新闻线索、又有意思的市民来电挑选刊登,除周日外,每天以半个版3000多字的篇幅,报道市民在衣食住行中遇到的种种事情和感受.栏目推出后,受到读者喜爱,热线电话量爆增,4个专职热线员3台热线电话24小时工作,还时常占线.  相似文献   
3.
公益新闻是指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济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有关的新闻.20世纪初,我国报纸就有过公益新闻的报道,如1903年<申报>刊登了<劝募山东四川两声急赈>,报道山东四川洪灾,呼吁民众捐助.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媒体对公益新闻主要还是局限在新闻发布上,或者通过新闻来动员社会救济.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媒体对公益新闻的参与和报道,不再局限于一报了之,而是更主动地介入,既宣传报道,又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媒体在公益新闻中的角色已从单纯的报道者向组织者转变.  相似文献   
4.
对慈善报道发展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阶段:正面报道与批评质疑1.正面报道为主.慈善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慈善新闻的报道主要以正面为主,特别是2009年以前,绝大多数慈善新闻是正面的.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们对慈善精神大力倡导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和社会对慈善行为的鼓励有关,媒体坚持多报正面、感人的人物和故事,以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夏衍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并且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他一生中编辑过多种报刊,《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建国  相似文献   
7.
8.
网络时代报纸面临诸多挑战之一是如何适应读者"浅阅读"习惯,吸引"速读一代"的眼球。在此背景下,粗放型的厚报必然向集约型"质报"转变,新闻须易读才能使人愿意读喜欢读。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从媒体融合的角度,以厦门日报融媒体的探索实践和国内融媒体的先进做法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理论成果,辩证、系统地论述了互联网场景下"舆情从众"与"舆论导众"的关系。本文提出,"舆论导众"应以"舆情从众"为基础,在从众中实现导众。因此,必须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播,实现两个舆论场的相互呼应;必须多中心合力设置议程,找出最佳切入点引导舆论,通过流程再造形成舆论引导的"叠加效应";必须创新传播方式,做好中性新闻、轻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网虫”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迅速蔓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感到担忧, 他说,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 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