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语·子罕》篇里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吾有知乎能?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端而竭焉。” 对于这段话,旧注只是说到孔子的如何谦逊,对于鄙夫如何的穷尽心力;而至于如何解决鄙夫的问题,则涉及甚少,只是说“终盟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而已。 至清焦循,对于这段话作了一番疏证。他在《论语补疏》中说: “此两端,即《中庸》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之两端也。鄙夫来问,必有所疑。  相似文献   
2.
《文化漫谭》一书概括了欧阳中石平素娓娓道及的关于"文化"的思考。既有睿智而深邃的求索和凝练而透彻的论断,也列举了人生、社会一些现象、事件,从文化的角度,一一譬说,层层鞭辟,显示出他深厚的格物致知的功夫。本文选编自该书的引子。  相似文献   
3.
4.
书法艺术的任务是什么?我理解,它应该是用来描述我们的时代的.书法作品书写汉字,把字写出来,形成文,文是有内容的,内容要表现出我们的文化,歌颂我们的国家,赞美我们的河山,激昂我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这个学科,在小学、中学里都是一门重点课程。不管是十年制,十二年制,语文课每年都学,每周学的课时也最多。然而,效果如何呢?高中毕业升大学的考试是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在考试的各科中,语文成绩大概是最不理想的一科。语文成绩在各科成绩的平均中,总是往下拉分。据大专院校教师的反映,学生学习专业课有困难,写不好实验  相似文献   
6.
欧阳中石先生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书法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两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他是当代中国著名的人文学者,对逻辑学和书法学有深入的研究,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学科建设和当代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书法艺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主持创办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率先在国内高校完善了书法学人才的学历培养体系,大批毕业生构成了当前书法文化研究、教学和创作的骨干队伍。他完成了多项国际国内合作项目,编著了数十本专著和教材,成为书法学和逻辑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今年欧阳先生已是80高龄,本刊原拟刊发本刊编辑对欧阳中石先生的访谈文章及书学研究的5篇学术论文(含下期2篇),以此来对欧阳先生的经历和贡献作一扼要的回顾,并希望藉此推动中国书学的研究,但欧阳先生不同意只这样做。他认为过去的应当让他过去,现在要做的应是面向未来的事,在访谈中他提出了两个新的课题,作为自己80岁后的新起点。本期《关于汉字的憧憬》一文即是他为启动这两个课题而特意撰写的文章。我们深为感慨,先生虽已80高龄,仍“志在千里”,这对年轻一代是最好的激励。  相似文献   
7.
每每忆及苦老,既感肃然起敬,又觉亲切无限。初见苦禅先生,是1945年前后。我有一本家二哥,早年在北京读书时与苦老偶有过从。因而他引我去拜见了苦老。所以后来再见时,苦老不以新识相待,却视同故旧。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从象形开始,但由于客观世界的“事物“不是都能以简单的”形象“所能记述得尽的,因而”象形“的”文字“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淡漠“,以至”停止“了。而直接记录声音的表音文字由于其直接方便的特点,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得到了发展。中国则因为各地语音不同,且汉语都是以”单音节“作为一个单位出现,中华民族因而从”象形“开始,运用”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大大增加了汉字的数量,并用”假借“和”转注“的办法使汉字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汉字的”形“、”意“更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它是中华儿女向全世界贡献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9.
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生于公元一八二三年,终于公元一八九四年,亨年七十一岁。享名书法主要在同治、光绪年间。其实他的诗文承桐城遗绪,造诣极深。他在南京凤池、保定莲池、上海梅溪、武昌两湖、襄阳鹿门等书院讲学,主要是经、子文章,兼及书法。因为在书法上显得突出,遂以书享名。然而海内有些评论家对廉卿的诗文却更为瞩目。 为什么在书法上他的名气更大了呢?这主要是由于他在他所处的时代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不同于他人而有独立的风格,有自己的成就。即使仁智互见,揄扬俱下,也不能掩  相似文献   
10.
庚辰论书     
书本小道,自古已然,而今人竟以为艺术大道,大势所趋,余亦被裹劫而来,不得不随波逐流耳。审而视之,却也不无道理在焉。是而置身其中矣,花甲后四年竟走出博士学位点;七十又一又走出博士后项目。于学程而言之,可谓已至极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