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3600多年前,有人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铸过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目新”,意在鞭策自己,每天都要有一个新的变化。日日积累,月月年年,他开创了一个朝代。这个人就是商代的开国君主商汤。  相似文献   
2.
3600多年前,有人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铸过-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在鞭策自己,每天都要有一个新的变化.日日积累,月月年年,他开创了-个朝代.这个人就是商代的开国君主商汤.  相似文献   
3.
段新勇 《青年记者》2009,(14):41-41
“三农”报道不容易写,更不容易写好。对一个记者来说,报道“三农”,必须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厚积”,可谓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政经文教卫,都是软知识硬本钱,而在此之上的对“三农”的领悟、对“三农”的感情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八舍的故事     
大概每一个在南园生活过的同学都会对八舍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大多女生宿舍一样,校园里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八舍的传说,大多带着杜撰的意味。而对于每天出入那扇大门的年轻女孩子们来说,八舍更多的是柴米油盐式的亲近与温馨。只是在经过两侧转柱式的楼梯和略显幽暗的走廊的时候,旧时的影像会偶尔浮现出来,就像电影中的画面一样,一闪而过。在那些粗糙的石灰墙面上,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这里曾经留下的微笑或忧伤,可以读出在每一扇木门后上演过的种种悲欢与过往。八舍楼内的经历已经成了校园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楼下匆匆的路过者来说,夜幕中亮起的一盏盏灯光却显出一丝疏远与期待。当我们将镜头对准身边住过或正住在八舍的人们,对准楼内或楼外的守候者的时候,属于八舍的印象也许会更加的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5.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三农"报道不容易写,更不容易写好.对一个记者来说,报道"三农",必须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厚积",可谓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政经文教卫,都是软知识硬本钱,而在此之上的对"三农"的领悟,对"三农"的感情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