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新鲜性是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报道的事实新,时间新,角度新,同新闻的时新性相近。有人据此特点把新闻比喻为‘活蹦乱跳的鲜鱼’,提出要‘抓活鱼’,向人们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①笔者认为,从事实角度讲,新鲜性应该是指过去从未发生或发现过的,从内涵角度讲应该是  相似文献   
2.
特稿如今在报刊上颇受青睐,不必说众多报社都设有特稿部,各大报刊都设立了特稿版面、栏目,单就在"百度"搜索中键入"特稿"二字即可搜出百万个以上网页这一点,就可知特稿的"红火".  相似文献   
3.
汪增琪先生在一篇回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中说到,沈先生教小说创作,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许多学生听得一头雾水,闹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汪先生说他听明白了,他认为先生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  相似文献   
4.
一、从变动当中捕捉新鲜性 社会生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具有新鲜性的新闻事实大量存在。大到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公布.小到柴米油盐一类事情的变化.只要有变动.就会有新闻存在.这种变动越大.新闻的新鲜度就可能越高。此种变动的新鲜度和变动所涉及人物、地点、时间、原因等因素密切相关,显要人物、重要地点、特殊时间和重大原因都可能提高新鲜度。具体说来.新闻更偏爱那些因变动大等原因而变得新鲜度更高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5.
以偏概全的数字运用错误,在新闻报道中时有所见。今年某报一篇新闻描述某建设工地盛况时说:“通岛公路上工程车每小时开过4000辆”。因本人去过该工地,了解该工地道路情况,所以无论怎样想象,也无法相信这个路上可以“每小时开过4000辆”车。再细看全文,果然发现,文中说的是:“据有心人统计,某日上午10时至11时,通岛公路上车流量便达4000余辆。”在某一小时内达到了这个数字可能是确实的,但它不等于每小时都能达到这样的数字,很明显,该标题里的数字是“以偏概全”,是错误的推断。2004年9月某报曾发表一则新闻说:“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  相似文献   
6.
《采写编》今年第一期上《“垂手”怎得?》一文中认为“垂手可得”是“唾手可得”的误用,其实是作者搞错了。 翻开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第200页,上面赫然有“垂手可得”一词条。其意为:“形容不费力气即可得到。也说垂手而  相似文献   
7.
一篇记述一位女士从激情如火的忘年恋到结婚、离婚历程的稿子,摆在编辑部的桌上。几个编辑开动脑筋思索,最后拟定了这样一个题目:《从忘年恋到劳燕飞》。大家都觉得这个题目不错,既紧扣全文,文字又凝练、典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