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潘智琦 《新闻世界》2014,(6):166-168
微信的崛起,受其运营方式的特性以及用户对自我信息私密性的关注,打破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缺乏私密性的现象。这一改变对于用户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必须注意到,用户私密性获得的同时,意味着某些利益集团控制舆论的形成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2.
2014年5月1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比价应用“我查查”存在虚构商品价格、涉嫌敲诈商户等诸多问题后,这一旨在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公开、公正、公平交流的第三方平台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查查”出现于2010年1月,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图形传感器的商品条形码比价的手机应用,截至2014年2月,“我查查”用户已突破2.1亿。①本文运用赋权理论对新媒介与消费者间权力关系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新闻评论是新闻家族中重要的成员,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教育界对于新闻评论的教学主要停留在本科生阶段,专注于评论的实践性要求,往往被视为单纯的新闻写作,学理高度研究的欠缺,使新闻评论往往存在感性认识凌驾于理性之上、一谓迎合受众喜好等问题.《新闻评论研究引论》针对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精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受众需求的细分,也使新闻评论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本书最大的特色和贡献就是将新闻评论的业务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弥补了新闻评论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缺漏.  相似文献   
5.
潘智琦 《今传媒》2014,(8):75-76
社会新闻从诞生至今,学界对其概念作出了众多解释,但并无定论。这导致许多学者在开展社会新闻研究的过程中,极易将其与黄色新闻、软新闻和Society News等一些"舶来"词汇相互混淆。对于这一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新闻和与其混淆的相关词汇的具体比较分析,同时援引现实案例证明,以纠正当下学界关于社会新闻的解释存有的偏颇之处,为社会新闻概念的最终确定,扫清部分障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