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大学高级法语的讲授阶段,各种体裁的文章均会按照一定的比重出现在教材当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体裁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不同类型的文章.文学篇章在大学高级法语教学阶段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分析归纳文学篇章的一些特性,以此探讨大学法语高级阶段中文学篇章的教学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汉语很早就有“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说法,可见,感性认识人们是有的,但篇章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并广泛研究也只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事。法语篇章法研究在法国亦是如此,在中国的发展就更为缓慢了。事实上,篇章法对文学研究、其他语言学学科的研究以及法语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用篇章法的相关理论对《小王子》的文体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焦君怡 《今日科苑》2009,(12):191-191
文体学家夏尔.巴依认为"语言事实会让人联想起它最常用的和用得最自然的阶层和场合,即它会产生一种联想效果","好像任何表达事实都会带上一定的场合和阶层特有的气味"。因此语言是一种"社会象征事实"。巴依所说的语言的"联想效果"就是语言的语体色彩。也就是说,每个阶层所使用的语言都被打上了该阶层的烙印。反过来说,应用中的语言能使我们联想到该种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阶层、职业特征以及说话的对象和场合。本文主要研究政治演说体的语体色彩,为说明这一问题将选取戴高乐的两篇经典的演说作为样本。  相似文献   
4.
《薛定谔之猫》于2013年在法国伽里玛出版社出版,2014年被译介到中国,是法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在中国出版的第四部小说.文章立足于主题学和叙事学,旨在从文学、文化、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薛定谔之猫》的译介与出版价值.一方面,小说将量子力学的概念融入文学创作中,使读者产生了"陌生化"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文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表现出一个法国作家的中国幻象;此外,小说对新物理学背景下人类的身份以及生存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读者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都德(1840-1897),法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尼姆,一生都对家乡怀有无法割舍的眷恋之情.在他的心底,普罗旺斯拥有的不仅是美丽的景色,更多的是他灵魂的归宿和一种时时向往的生活方式,一种远离了城市繁忙的淡然与平静.《磨坊书简》是都德内心深处普罗旺斯情结的一次宣泄.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看到普罗旺斯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