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活在荒莽渔猎期的古民,其饮食结构中的肉类主导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当跨入文明的门槛,至有史可稽的时代,渐渐地,在农业种植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了以谷类居主的食物结构类型。尽管如此,作为副食,见于古代文献中的肉食品类仍然颇繁。以下择其较为习用常见者分类略予介绍。豆.肴、羞、脑、珍——肉食泛称“肴”,泛指经过烹好,可以食用的鱼、肉。其率从肉(月)、交声,显示了肉类的意义要素。后来增“食”旁,拿生有“溶’字,如曹植《七启》:“可以和神,可以娱肠,此清谈之妙也、”文献中或借“骰”表示,如:《诗经·小雅·宾之初…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学者在传习《仪礼》的同时,也兼授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参辅资料.即所谓“记”.从战国到秦汉,学者们搜罗选辑,最后经东汉郑玄注释整理,于是,一部既补充阐发《仪礼》,而又独自成编的《礼记》就真正形成并流传于世了.郑玄之后.研治《礼记》者,大家迭出,著述日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有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宋卫(?)、元陈(?)皆有《礼记集说》,清朱彬有《札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但从总体情况看,成就皆不过郑、孔.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车,平日乘人载物,战时冲锋陷阵,用途颇为广泛。古车之名亦颇繁,对此,我们于《古车车名疏要》(见《文献》1994年第1期)已有介绍。一车之内,"百工之所为备",部件也甚多。大致划分,即可得轮、轴、舆、盖、辕等几个大的部类。今就文献中较为习见的部件名称,择要类述干次。车轮《用礼·考工记》曰:"察车自轮始。"轮之于车,可谓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由考占所得的实物观之,商周之车均为双轮,直径约在1.3~1.4米(参见《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  相似文献   
4.
原始先民,渔猎采集,傍水而居,形成了许多以江河湖泊为背景依托的区域性文化。当我们的祖先进入到击打磨制的器具加工阶段时,觅食防身的手段就日渐增益,乘浮水上的工具也便逐步地创造出来了。舟船的发明大约受到了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的启示。"古者观落叶因为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这些都是颇具见地的论断。舟船产生于何时呢?目前尚难于得出确切的答案。但是,如  相似文献   
5.
语境与语义解释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琵琶行》中的这么两行诗词曾引来后人的一番非议。宋人洪迈因此讥议白居易夜入商人妇船,有损士风,是不道德的行为。其实这真是莫大的误会。唐代的男女礼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与宋代本有区别。洪老先生以宋人的习俗观念来理解白居易的诗句,冤枉了诗人,也反误了自己。究其根源,就在于他忽略了诗句所依存的语言环境——语境。如此看来,语境在语义的解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Quantum PLC在400平方米烧结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人类社会的漫漫征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辙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据传黄帝时已知作车(参谯周《古史考》),而春秋薛国始祖奚仲就曾是夏的车正(见《左传·定公元年》及《荀子·解蔽》、《吕氏春秋·君守》等)。这大致能够说明车的发明和使用在中国具  相似文献   
8.
考察“野”字的形义结构、野与“社”以及“桑林”的关系、文献资料中的野合与民俗材料中的野合等 ,从而揭示野与野合伴随时代演进而发生的历史嬗变 ,并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奥秘  相似文献   
9.
语言里的词往往是概括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若干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特征。在具体的言语中,突出或强化某种特征,并使之固定下来,能够独立运用,这样词就逐渐具有了多义性。多种意义的有序聚合,便构成了词的多义系统。多义性是语言里大多数词具有的属性。英语动词take,据《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  相似文献   
10.
文字发生的研究对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文字符号的真正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文字发生的符号基础是探索文字发生的首要任务。原始的视觉符号包括实物符号、结绳符号、八卦符号、原始记号、原始图画和原始雕塑;文字在由“渐致”而到“突发”的发生过程中,吸取了原始图画和原始记号,包括八卦符号的部分符号及表现方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由图画占主导地位而渐进为记号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