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祝晓风 《图书馆》2002,(6):19-19
11月 2 0日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这是近年来较全面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展览。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以来经过研究、整理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约为 1万种〔其中丛书如《丛书集成》(收书 4 10 0种 )、《四部丛刊》(收书 5 0 4种 )等只作 1种计〕。而从 1981年至今所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总计约为 80 0 0种 ,占建国后新版古籍总量的 80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远比清修《四库全书》的收书总数为多。1981年以后 ,国家每年约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古籍整理出版 ,再加上国家出版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使…  相似文献   
2.
《理想藏书》与藏书理想祝晓风(摘自《光明日报》1997年2月5日)面前这本装帧典雅、印刷精美的书就是由法国评论家贝·皮沃和皮·蓬塞纳编著、余中先翻译的《理想藏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1月9日,记者采访了该书译者,巴黎大学文学博士、...  相似文献   
3.
1945年的10月5日,35岁的中国《大公报》记者萧乾正位候在伦敦南郊克洛哀敦飞机场休息室。窗外几架飞机有的在颤动着,有的吼啸起来。室内候机的人们,各各捧了一杯冒热气的咖啡。最激动的是赴捷克的一批客人,7年离乡背井的流民,如今欧陆靖平,就要扑奔回祖国了。看着眼前的情况,萧乾骤然体味到和平之不同于战争(见《人生采访》)。50年后的10月22日,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他那乱得不能再乱的寓所里和我们谈起那场战争,神色平淡,言语间少有感慨,少有激动,有的只是几分人生彻悟。老人现在记性不好,什么事情转眼就忘,可偏偏多少年前的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和社会存在,新中国“十七年”电影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对“十七年”电影中的“现代性”产生了极度的压力,导致了主题的时代变化.在“十七年”电影中,来自社会现实层面的“冲突”及其解决,不同于经典意义的“悲剧”,而是正剧代替了悲剧,以一种“非冲突”或“反冲突”的方式来表现冲突,成就了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一次联欢.  相似文献   
5.
夏公,就是写《包身工》《上海屋檐下》的夏衍。在老一辈人中,大家出于对他的尊敬,往往称他"夏公"。夏衍作为革命家、作家,写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戏剧、电影、散文、杂文、随笔、评论、长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翻译作品,共计达千万字以上。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我们早应该介绍一下郭预衡先生和他的《中国散文史》,因为这部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很密切。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古文,在这部书中都有很精彩的研究、评论。《中国散文史》的特点,概要地说有三个。一是材料丰富。有着深厚旧学根底的郭预衡先生,为写此书,花了十几、二十年时间,遍览古人文集,精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充分例举作品,结合作品来做研究评论,言必有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一套“外国名家散文丛书”。有计划、有步骤地出版这样一套丛书是有开拓意义的,在国内尚属首次。从已出版的两辑共20种来看,选材上既做到了“精”——都是一流作家的优秀作品,同时做到了“广”——相当一部分作家、作品是第一次汉译,特别是避免了与其他出版社已出书的重复。在目前纯文学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显示出丛书编选者的卓识与魄力。而所请的译手,大都是研究各国文学的专家、学者,更为丛书增色不少。于是已有的不同凡响的“双效益”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现在大家都说,王世襄是收藏家、著名文物专家、文物鉴赏家,是"京城第一大玩家",是"文博名家",是"奇人",等等等等。但我仔细想想,王先生的许多著作,都被他自称为"编著",如《竹刻艺术》《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珍赏》等。如此说来,他也算得上是位编辑家了。那是2002年春,中国社科院的周林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一个田姓朋友是王世襄先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