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春以来,上海解放日报连续发表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引起了广泛注意。2月15日,大年初一,《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提出“辛末羊年,对于上海来说,应当是一个‘改革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以改革开放贯穿全年。”3月2日,《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阐述了“思想解放要进入新境界,改革开放要开拓新思路,经济建设要开创新局面。”3月22日,《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强调:“增强扩大开放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太福及“长城”公司(简称)非法集资、独吞巨款的骗局已被揭露。他们的行骗与某些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有关。秦泽的《“长城”大骗局:新闻如何走人误区?》一文从新闻业务的角度,围绕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缺乏、传统宣传模式下打“官方”牌的心理效应和报道典型习惯“往好里说”的单向思维等问题作了冷静而深入的讨论,新闻界也许能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大潮给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例如,如何反映改革进程中对于某些试验性措施的不同意见的争议?秦泽擷取最近上海报纸的几则报道不同意见争议的新闻作品,名之曰“争议性报道”,加以评点,写成《评点上海传媒的几则争议性报道》一文,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新闻的兴起,新闻大特写、背景新闻、热点追踪报道、内幕大曝光之类的新闻文体应运而生,新闻闯入个人隐私误区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秦泽撰《纵横杂说隐私权》一文,论述我国现行法制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尚不完善,有关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更为薄弱,这个情况亟待引起法律界和新闻界的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5.
新闻法尚未出台,新闻工作是否完全无法可依呢?本文认为,现行法律不少内容适用新闻工作,呼吁——  相似文献   
6.
西安有线电视台败诉:应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6月,西安有线电视台首播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在播出过程中,因大量插播广告而引起观众的不满。7月中旬,西安有线电视台用户王忠勤将西安有线电视台告上法庭,要求西安有线电视台向包括他在内的几十万有线电视用户赔礼道歉,并赔偿他被侵权费用每集20元及诉讼费用,所有用户免费收看一年或半年的有线电视节目。今年3月3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西安有线电视台向原告王忠勤赔礼道歉,并向其赔偿因此次诉讼造成的损失707.6元,赔偿其一个月的收视费17.8元。这起全国首例用户与电视台收视纠纷案的判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为此,本刊特编发两篇视角不同、观点各异的文章,以便使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观照、思考此案。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3日至10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电扇大战”说明了什么?》和《“冰箱热”引出的思考》两篇通讯,从宏观经济的高度揭示了当前家用电器市场上电扇积压和电冰箱脱销这两个问题的内在矛盾,并探讨了出路。引入注目的是,这两篇通讯都有一个长长的作者名单,除了一位解放日报记者外,还有六七位该报特约记者,其中大多数是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8.
“新闻官司”,即因传媒发表新闻作品而产生名誉权纠纷的诉讼案件,近年多了起来。原告总是新闻作品中涉及(主要是批评或有其他贬低等评价的)的当事人,被告是作者和发表作品的传媒机构。从目前情况看,原告胜诉居多,但也有一些经法院调查证明新闻属实而宣告原告败诉的。如北京信远斋诉《北京晚报》案,廖福志诉《厦门日报》案(见本刊今年第3期),何增荣诉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案(见本刊今年第5期),陆永富等诉上海《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3日至10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电扇大战”说明了什么?》和《“冰箱热”引出的思考》两篇通讯,从宏观经济的高度揭示了当前家用电器市场上电扇积压和电冰箱脱销这两个问题的内在矛盾,并探讨了出路。引入注目的是,这两篇通讯都有一个长长的作者名单,除了一位解放日报记者外。还有六七位该报特约记者,其中大多数是新华日报、浙江日报、无锡日报、苏州日报、舟山日报等省市两级报纸的记者。这两篇通讯是由这个临时组成的记者群体集体采写的,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工作形式,姑名之为群体采访。电扇积压和冰箱脱销是许多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的现象,但是原因何在,不要说一般消费者,就是许多生产者和销售者也未必说得出所以然。这显然是大有  相似文献   
10.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偿新闻”,目前在新闻界越演越烈,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有偿新闻”违反法律,违背新闻工作职业道德,欺骗广大受众,腐蚀新闻队伍,受到各界人士乃至海外舆论的同声批评。但是,搞“有偿新闻”的,还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把“有偿新闻”同市场经济,同倡导报纸走向市场、承认报纸和新闻是商品性搅在一起。本期发表秦泽的专论:《驳“‘有偿新闻’有理论”》,就“有偿新闻”违背市场经济规范和交换原则作了论述,指出“有偿新闻”实质是权钱交易,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无异饮鸩止渴。秦德成的文章,也作了类似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