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章见 《视听纵横》2006,(2):46-47
“做生意没思路,等于自寻死路”。自从电视进入市场后,商界的许多理念和营销策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接受和运用。不久前,著名地产商冯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到的不是企业怎么活,而是怎么死。”此话寓意深刻,告诫商人做生意时刻要居安思危,思路和策略要根据时事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企业才有活路。同样,在电视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电视人只有不断创新,因变而变,以变制变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是近几年来的热点,由于它以市民的姿态和视点进入百姓的生活空间,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景象、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愿望,具有较强的贴近性和亲和力,市场能量很大。然而,当民生新闻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收视奇迹的时候,“低俗化”、“碎片化”、“同质化”却也如影随行地追逐着它,使它失去了本该具有的那种有思想而不平庸、有趣味而不肤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在电视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收视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一招鲜,吃遍天”的周期似乎越来越短,“先”和”鲜”的程度也越来越小,越来越难。比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从推出“民生新闻”到现在不到两年,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4.
去年杭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恐怕要数“香辣蟹”了,先是各媒体纷纷惊呼“香辣蟹横行杭州”,各种有关香辣蟹的报道充斥其问,一时间吃香辣蟹成了时髦,没吃过的似乎就给人落伍了的感觉。但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媒体又纷纷围剿“香辣蟹”:“揭开香辣蟹的黑幕”、“追踪疑凶香辣蟹”等醒目标题火辣辣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香辣蟹究竟怎么了,媒体为何对它如此热衷?”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是近几年来的热点,由于它以市民的姿态和视点进入百姓的生活空间,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景象、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愿望,具有较强的贴近性和亲和力,市场能量很大。然而,当民生新闻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收视奇迹的时候,“低俗化”、“碎片化”、“同质化”也如影随行地追逐着它,使它失去了本该具有的那种有思想而不平庸、有趣味而不肤浅、有见解而不偏激的品格和社会守望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电视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来说,由于境外电视在绝大多数省市不能落地,省市台无论从实力还是影响都与央视没有可比性,所以在一个省的范围内电视竞争主要在省市台的各频道之间展开。这种竞争在经历了电视剧大战、综艺节目“克隆”之后,现在竞争最激烈的就要数以城市观众为收视对象,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为内容的都市新闻了。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个新闻现场常常能看见几台甚至十几台摄像机、几十名记围着。为“争夺眼球”越来越多的频道加大了对新闻的投入。都市新闻何以成为省市台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视新闻而言.形式是比较容易学的。比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从推出”民生新闻”到现在不到两年.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8.
尽管电视台不仅仅是播新闻的,但新闻无疑是电视台的第一语言。尽管杭城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没有像平面媒体“晚报”变“早报”那样让局外人一目了然,但对广大电视人来说,2004年却是不平静的一年。一开年,许多频道就打破了以往沉稳的步调,接连做出调整。这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