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突出发展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界定思路与教学目标设计、制定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服务型校长 近年来,在学校管理中强调校长的"服务性"不仅是一种口号,也正在成为一种实践.如北京市八十中学把"助人成功"做为学校管理实践的基本理念,把学生、教师等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为个体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则把校长定位成为家长、教师提供服务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运用学习共同体的有关理念,重新探索学习的意义,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范式,重塑师生关系,转变课程模式和知识向度,从而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完善程度、有效性、系统性和特色等方面对我国中专转型院校内部管理机制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中专转型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存在有中专理念未彻底转变、机构的责权利统一性不高等问题,并对形成以上问题的共性和特殊问题的成因进行相应剖析.  相似文献   
5.
因政府整体设计和强力推动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受到更多行政力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术权力系统存在学术组织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行政权力越位等问题,这与高职院校的行政主导的发展模式、教师群体专业成长不足、以专业知识"垄断"为基础的专业优势和学术实力尚未形成等因素有关.高职院校学术权力的诉求主要表现在学校层面对办学自主权的要求、教师群体时学校学术事务管理权的要求以及个体层面对学术自由的要求.要发展高职院校的学术权力,须从深入研究和遵循高职教育的科学规律、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唤醒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学术自由意识与维权意识、建立完备的学术组织和运行体系、增进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美国产学研结合发展历程与主要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美国产学研结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各个阶段形成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了美国产学研结合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韩申国  胡昌 《军事记者》2014,(11):28-29
2009年5月13日.“河南国防教育网”在互联网正式上线运行,点击网址www.hngtjy.com,可以迅速打开河南国防教育网的主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网站左上方十分醒目的河南国防教育网的网络标志,该标志由长城、蜿蜒黄河、橄榄枝组成的变形英文字母“e”。上面衬托五星、八一图案。这个标志的设计者是唯一一位在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中均获最高奖的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和形象设计大师.现任职于北方工业大学的肖红教授。  相似文献   
8.
二次根式的运算是二次根式一章的学习重点,不少同学在具体运算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将容易出现错误的习题作一归类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将职业教育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准备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统合起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如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整体、基础、独立和渗透四类策略,这四种策略更多从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对课程实施途径和教学策略涉及不多。从发展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实践需要出发,考察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活动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实施载体和教学策略,并根据具体的关键能力发展内容与目标选择载体和策略,进而从能力培养的学习生态环境—学习共同体构建视角探讨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稳态的企业组织结构、经济结构和管理结构,需要一个稳态的企业文化结构去支撑.但是,良好的宣传途径是每一个企业彰显企业文化和传播自身建设的一个最基本的通道.目前,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逐步增大,石油企业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专业化重组、人员分流等改革的深化.使干部职工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