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把广播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得到国家的肯定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是受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那难见的珍稀画面、拟人的精彩解说、独到的表现手法,让受众大开眼界,得到一种完美的享受,并从中受到教育,悟出真谛。后来,取而代之的《人与自然》中“自然”少了许多。那些说教式的“人”的东西让受众感到牵强附会,有的甚至让受众不敢苟同。此外,近期一些地方电视台推出的《科学探索》节目,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论是层次较高的文化人还是对大自然不很了解的妇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看后还津津乐道。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受众对电视节目多点“自然”少点“人”的…  相似文献   
3.
广播“经济专题”向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费力难办的节目。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准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的结合点,受众心理、受众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广播经济专题应该怎么办?近三年来,我们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千期《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每天一个话题,给受众以新奇我们曾经作过社会调查,发现受众收听广播,一是为了满足好奇,二是为了求知,而热点宣传最富新奇色彩,最为世人所关注,当然传播效果也就最佳。为此,我们在《经济半小时》节目里开设了一个“今日话题”栏目,尽力…  相似文献   
4.
“三农”政策利国利民,“三农”宣传必须做好。我们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农村专题节目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体会概括一句话就是要以爱农、近农、为农的精神,全身心做好对农节目。我们台现有两档农村专题节目:《对农村广播》节目和《科技助农》热线咨询直播节目。《对农村广播》节目历史最久,是我们台传统的品牌节目,在周边许多省份,甚至东北,西北地区都有听众。《科技助农》热线直播节目则是新世纪紧扣“三农”开办的一档新节目。从听众热情洋溢的来信和电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两个节目的喜欢程度。如江西彭泽县一位  相似文献   
5.
消息的特性是什么呢?“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各种信息。”①信息是由新闻要素构成的。因而,消息就要重视新闻要素的报道。而今,一些消息播发后却不能使受众从中得到应该得到的信息。2004年11月上旬,一些媒体刊发的“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蒸谷米加工基地落户江西”的报道就是新闻要素严重缺失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一举推出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呼号下的10个专业频率以及新闻、交通、文艺、戏剧、新闻综合、流行音乐、综合音乐、金色、财经、浦江之声等10套广播节目,全方位覆盖上海,把无数的信息分频分类传播给各有所需的听众,为受众提供服  相似文献   
7.
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非常重视宣传报道的语法、修辞、逻辑。广播、电视因其声音、屏幕(字幕)传播具有线性传播的特性而稍纵即逝,受众对其很难做到反复揣摩,因而,社会上对广播、电视报道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语意表达的评说不多,但这并不等于广播、电视可以忽视语法、修辞、逻辑。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节目片头栏目头一般由节目名称、节目主题词、音乐、音响和图像等混合构成。它是节目的脸面,是节目的品牌。好的节目头是先声夺人,让人久听久看不厌的,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引起大众对节目的理解和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星星火炬》、《全国新闻联播》等节目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之子》、《曲苑杂谈》、《军事生活》等节目的片头就深受群众青睐。但是,也有一些节目的片头栏目头在设计、制作上考虑欠周,结果使节目和受众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一位听众对穿着印有“729早新闻”字样T恤衫的…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新闻实践使我们看到:不同时段的成就报道,它们的主题是不同的,如七一前后,国庆前后,岁末年初,或者某个重大会议前后发出的一系列成就报道,它们选取的素材不尽相同,即使有相同的但反映的主题肯定是不同的,当然同一时段发出的众多篇数的成就报道,它们揭示的主题则必须相同,这就是我们说的成就报道要反映共性。因为所有的成就报道,都不会是只为了成就而去说成就的,报道成就都是要揭示取得成就的原因。而揭示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为了宣传群众,是因为“新闻事业的作用根本上在于统一思想或统一舆论”。由此,每一时期的成就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