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莹平传     
“陈莹同志最可贵之处,就在于甘愿一生做记者之‘者’,不醉心于追求摄影艺术之‘家’。一直到现在,还非常忠于记者职守, 保持记者本色。一个好记者,不论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必然首先注意:一是新闻价值,二是历史价值,第三才是艺术价值。看看这次《陈莹舞台摄影艺术回顾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证明她是一个好记者。当然,陈莹的舞台摄影,艺术性也是很高的。随便举几个例子:梅兰芳《贵妃醉酒》手拿扇于的那个一刹那,周信芳《四进士》公堂上回答顾读责问‘受贿多少’时  相似文献   
2.
离休三年,虽只短短三年,年纪亦已逾“耳顺”,接近“从心所欲不逾矩”。奇怪!壬申前夕,自觉恍惚若有所失,大有“髀肉复生”之感。正值此时,忽然传来“三毛爷爷”张乐平病危消息,急忙前往华东医院探望。见其形容憔悴,几根管子插在身上,口不能言。执手相对,凄然欲泪。辛未除夕再往,忽闻杜宣、赵超构两老也已住进华东医院。连俞振飞、卫仲乐两位,一共五位大师,同住一个医院。忽然想到:这样大名鼎鼎的五老同住华东医院抱病送“羊”迎“猴”,本身便是新闻一件。何况我既是他们的朋友,又身为记者,有责任把他们近况告诉广大读者。一念及此,壬申元旦上午,记者便踏进华东医院。上楼先进213室,慰问杜宣同志。杜宣夫人叶露茜大姐1月25日清晨6点30分遽尔长逝。48年夫妻,历经艰险,相依为命,突然中道相失,一击之重,  相似文献   
3.
速度,有时是记者职业的第二生命。如何保证速度,虽说“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记者的交际越广,则接受任务以后,不论准备、计划阶段,采访、写稿阶段,越能左右逢源,环环紧扣。记者采访马思聪平反一案前后的经验,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受命”于小年夜 1985年2月18日,是农历甲子年的小年夜。其时记者正被借在《民主与法制》,担任长驻特约记者。是日上午10时半,总编辑丁柯用几句话交代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我党办报的好传统。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陈迟的文章,在世纪之交再次强调这个问题,我们以为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现再刊发两文,作者各自从某一侧面表达了他们对此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还在五十年代末期,上海市召开文教群英会的时候,我们就听说《新闻日报》有个编辑很有本事。1960年,《新闻日报》与《解放日报》合并,当时的市委领导就指定,合并后的《解放日报》第一版,由原《新闻日报》的第一版编辑来编,并且捎话给这个编辑:叫他放心大胆地干。这个编辑就是陆炳麟。他从1960年以来,一直是《解放日报》夜班编辑组组长、夜班编辑部主任,1982年开始担任副总编辑。他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连续做了30多年夜班,在《解  相似文献   
6.
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采风——此风者,非空气流动之自然风,而是指民歌、民谣、民谚。古代皇朝,大都设有采风官,“所以观风俗,知  相似文献   
7.
有位青年同志来信问我:“你为什么老是有可写的题材?”过去也常有一些青年同行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总是这样回答:一定要从“单打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东抓抓西摸摸。一看“东抓抓,西摸摸”这六个字,有些人就会摇头。他们不知道干记者这一行,就得学会这套本领,否则就只好常入“宝山”而依旧两手空空。比如,领导上交一个任务下来,记者带了这个任务采访,如果只顾“这一头”而不及  相似文献   
8.
1992年11月3日,夜半,自郑州返沪途中。车声辘辘,忽忽若有所思。车到徐州,下车漫步。猛抬头,月色如玉,已过上弦。再一掐指,突然惊觉:此乃何夕?辛未十月初九——如“三毛爷爷”张乐平在世,已八十有三了!一番惘然之后,刹时思潮汹涌,不能自己。一哭一笑已成永诀去年大年初一,得知此老病危。一早赶去探望。此时他已无力开口,但神智尚清。一见我,竟紧紧拉住我的手,凄然泪下。张老老生性乐观、幽默,这两滴泪,自然紧紧揪住了我的心。年初四,我又前去探望。多年来,笔者与丁锡满已经养成一个习惯:每逢春节,总要到张家拜年,共饮一次酒。“三毛爷爷”嗜酒如命。可是久病之身,确实不宜于酒,所以雏云大姐和孩子们都不准他多饮。唯有小丁和笔者在座,才许开禁。笔者好酒而不善饮。小丁能饮,就不仅成了此老最好的忘年交,更成了他  相似文献   
9.
作者平生最困难的一次采访是采访末代王子溥儇先生。溥儇的身世真伪,众说纷纭。由于种种原因,一边五天,他绝口不谈自己的身世。  相似文献   
10.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那些在“文革”中备受迫害的知名人士现在怎样了?1978年,“文革”尚未彻底否定,两个“凡是”还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解放日报》记者许寅以很大的政治勇气,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连续采写了贺绿汀、尹桂芳、袁雪芬、孙铭九……为后来党的拨乱反正作了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