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鸣 《新闻三昧》2006,(5):42-42
时下,令办报人最头疼的是会议报道,尤其是岁末年首各种专门性会议接连不断。有的会议为了容易见报,强拉硬拽领导人到会讲话,记者们明明知道这种讲话质量不高,没有什么新内容,又非报道不可,于是只好装腔作势地写成某某领导强调指出,最后又强调指出如何如何。结果,报道刊登之后,出现谁写谁看,写哪个专门会议哪个部门看的尴尬局面。怎样报道会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重要的会议报道不仅要报道,而且还要报道好,一般性的会议要跳出会议写报道,功夫下在发现新闻上。老练的记者,采写领导人的讲话,并不是只盯在现成的讲话稿,而是特别留…  相似文献   
2.
金鸣  金真 《新闻前哨》2006,(8):60-60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对其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3.
金鸣 《华章》2007,(8):172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理论因立足于反映遭受过殖民压迫的弱小国家的民族观念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支撑,探讨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所体现出的白人"文化霸权"影响下黑人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自我身份的迷失等悲剧现象;同时表达对冲击下部分坚守民族文化的黑人形象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的西北,距城区约40公里的燕山脚下,有一个在荒滩上建起的农场,这就是南口农场二分场。它以种植果树为主,尤以苹果远近闻名。九月初,我们慕名来到了这片环境幽美的果园.在果园的林荫道上,一箱箱包装好的苹果整齐地码放在遮雨棚下、露天地上,一辆辆大卡车停放在纸箱旁,工人紧张而有秩序地往车上装苹果,不大工夫满满地一车苹果装好了,送往首都  相似文献   
6.
听说作为商品的珍禽野味不只是在荒山野岭中捕捉,现在已能够人工培养、繁殖,使这些珍禽作为商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带着好奇的心理走访了西郊农场畜禽公司的北京市特禽场。西郊农场畜禽公司总经理卢俊光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情况之后,便同我们一起来到了特禽场。特禽场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上庄水库西南侧,占地约100亩,建于1985年。当时为了发展野味生产,这个公司从东北引进了种雉鸡(即山鸡)进行培育,繁殖,经过养殖工人的精心饲  相似文献   
7.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欣赏你的佳作。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穆青同志曾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提醒大家:“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结尾是通常新闻结构中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标题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上乘的新闻结尾,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要让新闻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强劲有力、含意不尽、耐久回味的效果,应当掌握以下几点。紧扣事实不空…  相似文献   
8.
近来发现有些报刊头条新闻缺乏分量,新闻质量不高。 报纸的头条令人不“头”读,这不仅影响了报纸的宣传效果,还会使报纸脱离群众,成为一张不受欢迎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