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想已过的“记者节”。第一个“记者节”,我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2001年过第二个“记者节”就少有感觉了,甚至对节不节显得有些麻木。当然,这并非“记者节”有让人非议之处,而是由此产生了一些联想。“记者节”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厚爱,我们应为此而高兴自豪才是。然而面对第三个“记者节”,在感情落差中思考记者的社会形象,不免让人冒出丝丝苦涩和酸楚。前段时间一事让笔者颇有触动。2002年9月7日晚,德阳市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巡警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现场目睹者对肇事巡警颇为不满,要求对责任人有所处分。…  相似文献   
2.
刘垚  钟克勋 《新闻世界》2010,(10):60-61
随着信息传播的日益加快,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对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怎样办好民族报,使其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功能,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汉语里有一个“临阵磨枪”的成语,本意带有一定的贬义,形容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事到临头才作准备。但后来人们为了给自己临时才着忙找借口,在此成语后加上“不快也光”,词义发生变化,带有了一定的褒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我们新闻采访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闻不应有“旱湾死角”──德阳日报“周末特别采访”收获体会《德阳日报》钟克勋1995年5月,《德阳日报》与国家双休日同步推出了“周末特别采访·边远乡镇写真”特别栏目,旨在通过特定的方式加大新闻的辐射面,激发记者将新闻采访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紧扣中国报业发展的时代脉搏,深入剖析了中国报业产业化的历史进程、市场构建、生存竞争、报纸策划、经营战略、管理机制、集团化发展、网络经营以及法制和伦理规范体系,利用不同的知识界面,从多角度系统阐述了我国新时期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报业经营纵横捭阖的情景,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报业产业化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一本报业研究的学术力作。而且也是一本对业务运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佳作,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透析新闻写作范式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写作范式正在发生变化,新闻文本的标题和格式都在创新,但创新不能丢弃了新闻报道真实这个根.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的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受时空的限制,使舆论释放更加自由、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但这种优势也给地方党委和政府就怎样用好媒体。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突发事件报道,中国媒体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从去年的“5·12”特大地震到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的报道,媒体良好的引导效应很值得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读刊随想     
新的一年不知不觉已过去两个月了,我订阅《新闻记者》亦不知不觉两年多了。每回捧读新出版的《新闻记者》,我常常生发感慨。我们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省市相比,新闻传媒观念相对滞后些,信息也相对闭塞一些,由此我把《新闻记者》作为自己开拓眼界,并向朋友介绍传媒走向和发展趋势的窗口。童兵、刘建明、陈力丹、李希光、曹鹏等学者的文章,观点新、有说服力,常常成为读者开展实际工作的良师益友。顺便提个建议,希望杂志校对细心一点,尽量少出文字差错。如今年第1期刊登的《记者形象之叹》一文,“这人受个尊重的职业……”应为“这个…  相似文献   
10.
又一批十年寒窗后的莘莘学子经过高考搏击后,优胜者迈向神圣的大学殿堂。但是,每年总有那么一些学子,拿到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不喜反愁,看着《通知书》上那一大笔学杂费、生活费唉声叹气,有的因筹借不到费用而万念俱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