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时空》从问世以来几经改版,对于“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这样的赞誉央视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又进行了改版,虽然改版后毁誉参半,然而作为央视走频道专业化之路的改革先行军,《东方时空》所体现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新闻时评在各主流媒体间的勃兴,成为媒体争夺受众、实现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轻骑兵”。优秀的新闻时评不仅能及时帮助广大受众深入解读新闻的意义,而且还有利于调节社会舆论,宣泄公众情绪,促使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期以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编发的时事评论,及时表达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声音,在广大受众心中产生了强大的品牌效应。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报、台传统媒体基本上都建立起自己的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普泛性的语境中,大众媒体文本模式化的程度是极高的.在这里,模式是一种常规性的存在,媒介文本的生产与制作,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模本无限趋近的过程.在这些模式中,以报刊新闻作品的格式最为典型,其中倒金字塔式、新华体、华尔街日报体等都是初学者绕不开的.很显然,这里说的格式化只限于形式.  相似文献   
4.
倪萍、杨澜可称是中央电视台的两大青春偶像派节目主持人,她们出色的主持才能,不仅使各自栏目占据着许多观众的闲暇时间,而且也让自己的名字成为被广泛普及的常识.可是,就在她们处于事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关于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思想,既视野开阔,又紧扣当下,体现出了三个鲜明的特色:第一,把典型人物宣传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第二,把典型人物宣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一起;第三,把典型人物宣传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联系起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典型人物宣传极具特色论述,对于今后典型人物宣传在思维与方向上的完善与调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号召传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报刊中的一种标识性的传播现象。当时报刊中的号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全局性号召、局部性号召和柔性号召。口号传播的出现于特定的历史情势与环境密切相关,列宁的办报思想、机关报的性质以及现实的需要,是解释它何以出现并且被接纳的三个角度。整体而言,苏区报刊的号召传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苏区的扩大红军、节省经济、退还公债等运动中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中国足协将国内的各个甲级球队带进昆明海埂基地进行封闭性训练,严格限制球员无故外出,外人包括记者也不能随意入内。从清晰的电视画面里可以获悉,这种限制是由基地门口的两位保安人员实施的,站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只狼狗。电视画面常常还会出现三五个企图探营采访的记者被劝阻在铁门之外的境头。一时间基地成了众人关注的极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并由此而成为各类媒体共同议论的话题。中央电视台的足球之夜与体育沙龙栏目也对此进行过评述,但它不像某些小报那样出语尖刻,将其渲染成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记者与足协尖锐对立的“海埂…  相似文献   
8.
《咬文嚼字》批评的特色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为主体的大众传媒,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无孔不入,实际上已经成了人们生存空间中的一种弥漫性与富有冲击力和诱惑力的存在。每天社会上出现的大量的意见自然都与媒介直接相关。在各种意见中,《咬文嚼字》所发表的意见是别具一格的,它们具有现实性、准确性和建设性等特色或者意义,倡导的是一种专业性的学理批评,所有的成果,既是一种现实矫正,又是一种学术积累和建设,值得我们珍视与提倡。  相似文献   
9.
体育报道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报道在现代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上重要的体育赛事甚至能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重大节日,相关报道引人关注的程度不言而喻。 大型体育赛事报道考验记者的专业功底与快速反应能力,考验编辑的选稿标准和独特的版式处理技巧,考验媒体的整体协调作战能力与多层次、多角度深度报道的水平。同时,体育报道中的规律与问题也往往集中体现在大型赛事报道中。因而,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对新闻报道的运转机制、观念、人员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又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而不断提高,不断需要突破素质局限与非素质局限去创新。 为归纳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经验,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研究体育报道中的误区与应对策略,探索思维突破与创新途径,本刊特组织这组专题,从不同角度对新时期大型体育赛事报道进行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大学》自1999年春季号起正式实行通讯评审制度以来,凡学术论文均需经专家进行匿名通讯评审,并获通过,才予发表。参与通讯评审的专家并不固定,编辑部根据每篇来稿的内容,临时聘定专家,尽可能让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参与我们的评审工作。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稿件选择的公正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稿件的质量。下面发表南昌大学新闻系一教师写的论文,并附上上海电视台某资深记者、专家对此的评审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