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陈治家 《青年记者》2006,(18):84-84
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标志着媒体节目市场竞争的开始。作为立台之本的新闻栏目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创造品牌?提高节目的可视性是电视人刻不容缓的改革创新的重任。而要制作优秀的新闻节目,首当其冲的是要采写出优秀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新闻报道引发的纠纷增多,记者需避免新闻造成侵权,但采访报道中记者不经意给他人造成误伤,甚至把自己卷进侵权案件,伤害媒体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陈治家 《青年记者》2010,(18):17-18
近年来,由新闻报道引发的纠纷增多,记者需避免新闻造成侵权,但采访报道中记者不经意给他人造成误伤,甚至把自己卷进侵权案件,伤害媒体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毋庸讳言,主流媒体,尤其是省级以上的机关报拥有诸多优势和特点,这些报纸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立下不朽的功勋.十余年来,随着报社从过去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纯事业单位转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一些报纸适应市场需求率先改革,满足受众需要,办出了内容贴近受众口味并较好完成了宣传任务的市民机关报.例如<广州日报>等一些省会城市党报在充分发挥喉舌作用的同时,又有效地面向受众市场做出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新闻事业改革做出了较好的榜样.但是,也还有不少主流报纸定位不准、改革不力,困难与问题重重,报纸的生存出现危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主流报纸喉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陈治家 《当代传播》2002,3(5):60-62
长期以来,我们的不少媒体中存在着重宣传而不重宣传效果的现象,致使宣传不但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相反使受众对我们的媒体产生不信任感。本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分析影响社会态度形态和改变的几方面因素来讨论媒体宣传的有效形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活动,旨在向人们传递有效信息,因而从审美角度看是善的又是美的.不过,如果它没有实现其在功用方面的目的,或者说与其功用目的背道而驰,甚至出现消极的、恶的社会功效,那么它可能是恶的又是丑的.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最终接受者,同样是爱美的.当他们读着报纸,会为图文并茂的版面所吸引;当他们打开收音机,会陶醉于声情并茂的节目;当他们打开电视机,更会沉浸在那些五彩缤纷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