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说”的口气播报广播电视新闻,是20世纪末各种传统媒体受到高科技的激烈挑战与竞争,比如报纸的扩版、添彩、题字变形、集团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化迅猛异常地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贴近受众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收取信息的渠道上也随之多样化、便捷化起来,现代交通通信则把一个庞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村庄,广大受众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向主动地从传媒中获取生财门路的信息与娱乐享受。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形式随着内容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3.
转世纪新千年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西部大开发的英明决策,这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伟大的战略决策,它必然给伟大的中华大地带来政治的、经济的、科学文化的大变革,也将必然给我们50万新闻大军带来施展才华的极好机遇。 怎样做好西部开发报道这篇大文章呢?笔者管见,首先要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需要跳出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急功近利。要知道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全面迈向现代化、使综合国力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长期战略方针,它是要动用全国上下东西南北中整体的力量,不能急于求成。我们的大众新闻媒体,只能脚踏实地实…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不妨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可以取得“一石二鸟”的双效应。 化虚为实的手法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 ——科学记实。有篇《枣乡记事》,并无华丽的词藻和过多的形容修饰,就使受众获得大量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6.
我以一个年过半百的人述说一下自己上西北新闻刊授学院的体会。年龄这么大,为什么还要上学呢?这还得从我的工作与爱好谈起。解放初期,工作队在我的家乡——湖北襄阳农村,经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不时给大家念报纸。而报上的文章都是山南海北的某某人写的,就是没有本村熟悉的人。当时我想,啥时候我也得把我们村的先进事迹向报社反映一下。我从农业技校毕业后,分配在农业局机关工作。经常下乡要写调查材料,在机关要向上级反映情况,起草文件,总感到吃力,写出的材料不具体、不生动,不知道啥原因。后来又从向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首先,步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世界政局冲破了两霸称雄的阵势,进入多极化发展轨道。随之而来的是亚太地区的经济空前繁荣,尤其是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取得了改革的成功,经济综合实力一跃进入世界前列。特别是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轨道后,经济的渗透打破了行业封锁与地域之分,超越了县界、市界、省界及国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新闻导向,就不能再坐井观天,面视狭窄的地区范围。 其次,还有个反璞归真问题。本来广播在它诞生之初即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新闻知识》从1986年第6期起,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排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我作了个比较,6期以前各期,仅在编排、错别字、倒字等一般性差错,就多达数十处,6期以后很少见  相似文献   
9.
新闻背景,指有关新闻事实的历史和环境的材料,是新闻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的环境。新闻背景也是事实,但不属新闻事实本身,它只是用来说明和烘托新闻事实。新闻背景用得恰到好处,可以阐明新闻主题,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与起因,揭示实质,使受众全面正确地理解新闻内容;可衬托、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使受众获得深刻的印象,可以巧妙地表明记者的立场、观点,代替作者议论,使新闻价值“增值”;还可丰富新闻内容,使之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