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给档案学课程研究带来的四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它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重新推向了文学批评的前台。受解释学的直接影响,它把历史看成是多重阐释的结果,并用“文本性”消除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然而新历史主义最终却由“回到历史”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3.
药学专业的学生入校时缺乏药学学科认识和专业兴趣,制约了他们较早融入和热爱药学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支架理论,从2014年起,开设了面向新生的药学专业导论性实践课程——药物科学研究实训,精心设计了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药学基础实验,推荐调研主题并加以适当辅助,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并在校内外实践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成为知识、素质、能力、人格相统一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经过9年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了将教师传授、药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3方面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MOOC、虚拟仿真实验等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其综合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众语运动是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后的一场文学语言变革运动.运动的发起者虚设了一个文言、白话、大众语的"进化"图景.然而,正如大众是知识分子对自身之外特定人群的想象的产物一样,大众语和大众语文学也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所建构的语言、文学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当代"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均力求"真实",但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着不同的"真实",主要区分为三种:对叙述过程本身真实性的追逐、对现实人生原生态的摹写和对世界本体的存在之思.  相似文献   
6.
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动都肇始于批判“言文分离”,倡导“言文合一”。然而,文学语言本身内在的“陌生化”要求使其具有天然的偏离日常语言的趋势,同时“陌生化”使得“言文合一”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遭遇了危机,“言文合一”只能是一个政治谎言。  相似文献   
7.
1930年代的三次文艺论争可以统称为"大众语运动"。其中前两次属于左翼文学内部的文艺论争。第一次论争规定了新文学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大众化方向;第二次论争则涉及了大众文学的语言问题,焦点在于批判"五四白话",建设所谓的"现代中国普通话"。  相似文献   
8.
当代“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均力求“真实”,但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着不同的“真实”,主要区分为三种:对叙述过程本身真实性的追逐、对现实人生原生态的摹写和对世界本体的存在之思。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传统的观念因子、意识结构乃至核心价值发生剧烈的动摇变化,西方"人民"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人民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在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期许中,"人民"不仅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高频词,也成为文学持续关注的对象。而由此凝聚的"人民话语"则成为当时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话语,不仅影响、牵引着文学的主题、观念和思维的现代转型,也制约、驱动着"现代性"文学的生产、组织和传播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大多对自由主义思想情有独钟,白话文学的革命实践可以说正是他们的自由主义思想观念的外化.而从他们所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等口号来看,五四知识分子借助白话文学革命所要释放的也正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