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曾润喜  魏冯 《传媒》2016,(2):34-37
新媒体的兴盛为传统媒体行业带来巨大挑战,使纸媒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总体呈现螺旋式下滑.作为回应,传统媒体力图通过数字出版技术及数字化终端对传统媒体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运用跨平台、跨媒体的互动与整合推出系列内容融合产品.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尽管全国纸媒整体不景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表现却“逆流而上”,成为业内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曾润喜  魏冯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35-142
[目的/意义] 我国对于信息媒介使用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把握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趋势,需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方法/过程] 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选取"信息媒介使用"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主题聚焦于信息媒介使用的载体、现状、动机等三维论域,以国外理论进行本土实践或基于国内典型案例作为研究路径,以实证分析方法为主导研究媒介使用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但仍缺乏理论创新的自觉性,信息媒介使用主体研究对象有待扩展,议题研究程度发展不均等。建议图书情报学加强对信息媒介使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于2015年进入官方话语,一跃成为各大媒体高频词,人人言说"互联网+"成为全民现象,当前涉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鲜少从互文性理论进行解读。[方法/过程]基于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以"互联网+"作为案例,分析其互文性文本,研究"互联网+"一词背后的舆情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具备构词新奇、文本可写、投影社会等表象特征,通过角色权威、技术演进、交互传播及意义奔涌等动因完成蜕变。为进一步认识当代网络文化,理解网络流行语的表象特征和发展动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