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本是体育比赛的用语,借用到新闻报道中,前者是指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或指导性意见组织的宣传报道,后者是指党报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对新闻规律和受众市场的认识,自行策划组织的报道。完成好“规定动作”既是党报职责所在,也是区别于其它类别报纸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各级党报在完成“规定动作”时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强化个性和特色,较好地起到了引领舆论的主导作用。“自选动作”选择性和发挥空间更大,更利于体现报纸的特色和满足受众多层次的需求。一份好的党报应该是党和人民群众都喜欢的报纸,应该善于将党的要求、主张和群众的愿望、爱好、呼声、情感等结合起来,体现在版面上,就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整体。让“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都出新出彩是业界都关心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党报的宣传报道一定会更有吸引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宏观思维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对经济报道尤其重要.这既是由新闻报道的普遍性要求决定的,也是由经济报道的特殊性决定的.人们对于经济事实的感受和经济新闻报道之间是有差别的.经济事实在生活中是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而经济新闻报道的责任在于,把读者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感受变成整体的和全面的.也可以说是从全面和整体的高度,向受众解释他所感受到的零碎、复杂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3.
新闻述评是《经济日报》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在20多年办报实践中,《经济日报》发表了一大批引起社会反响的优秀述评作品,也培养了一批善于采写述评报道的记者。但进入新世纪新时期,传统的新闻述评出题路数和表达方式乃至版面处理都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阅读口味的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在国际上正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百姓也以各种方式,积极深入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在这一背景下,媒体当以怎样的视角引领经济潮流,解读经济现象?在报道方法上又当以怎样的创新使百姓乐于接受并获益呢?本刊以怎样搞好,搞活经济报道为主题,特邀一批工作在编采第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从事财经报道的新闻人撰稿,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以思路上的拓宽或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这样的重大节日,对新闻媒体来说,既是一次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也是一次综合水平的检验。中央新闻媒体按照庆祝活动的总要求,注重气氛,讲究实效,在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和改革开放颂的大型乐章中奏出了最强音,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和宣传作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按历史本来面目反映历史实现了历史真实与新闻时效的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的50年,本身是一段辉煌的历程。展示共和国的成就,不须着意装扮,只要忠实地反映这段历史,我们就会由衷地唱出“祖国颂”。中央…  相似文献   
6.
翻开近期《经济日报》,"走转改"报道无疑是版面亮点."走转改"活动正在促进日常报道的变化."走转改"正在渗透到日常报道中,成为大家自觉遵循的采写原则.如专版是《经济日报》版面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稿件偏长、材料味浓、时效性差是多年来我们在努力克服的"顽疾".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不少版面编辑主动深入基层,自觉采写调研式报道,版面清新起来,内容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8.
魏永刚 《今传媒》2007,(12):6-8
以水为主题的一系列报道成为《经济日报》2006年报道中耀眼的一章.《科学发展看五湖》《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莫让雨水空流走》等等,这些报道紧扣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报道.其中最夺目的当属"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其主题重大、写作精心而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水文章"的"开篇"则是"科学发展看五湖"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都会有一场新闻大战,今年"两会"新闻大战中又多了一个新的"方面军",即网络媒体记者。网络媒体加人"两会"报道,也提出了网络如何报道"两会"的新课题。比较各网络媒体的报道,总结今年的经验对于今后网络新闻的发展也许不无好处。"两会"会场增添新角色 新媒体的兴起常常引起新闻记者报道工具的变化,网络媒体参与"两会"报道使我们的记者队伍,除了背采访包、拿采访本的文字记者,带录音机、扛摄像机的电台、电视台记者之外,又多了一些提着电脑采访的网络记者。 网络媒体记者以其有别于传统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0.
报刊的编辑时常被人们称作是“为他人作嫁衣”,但是这种“作嫁衣”绝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的劳动,而是一种再创造的劳动。经济日报的《特别报道》专栏是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优秀专栏,1996年1月创办至今,刊出了一大批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普通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深度报道。据经济日报办公室统计,仅1996年开办的第一年,这个专栏就推出了120余期,其中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摘播60余篇次。一个专栏能有这么多的报道被这两家颇具影响的节目摘播,是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