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揭题引读,学生自悟”是“六段主动式”中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二个环节,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体现。在此课堂教学结构中,“揭题引读”的问题设计,既关系到是否能针对学生的疑惑之处确定教师的教,又决定着第三环节的“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的操作内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那么,如何设计科学、高效的自悟题呢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问题要体现整体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常常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打碎敲。这样,不仅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而且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呆板、僵化,使之…  相似文献   
2.
《古井》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写的是村里的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蕴含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一问题由物到人,比较抽象。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一、抓住“取水”探品格要理解“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品格的”,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古井的品格。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描写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的情景,表现了古井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在学习本段时,按以下两步…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加强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多读多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要让学生读哪些书、怎样读的问题还在探索之中。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所开设的“大阅读课”的五种课型互为因果,有机结合,较好地体现了读书能力养成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真正贯彻落实叶圣陶先生“教师不宜以讲课文为专务”,学生应“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的教育思想;为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学习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由“教会”向“学会”的转轨,克服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着的费时低效的弊端,我们以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自能读书”、“自悟自明”为目标,设计构建了“六段主动式”阅读课堂教学结构。此结构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发展和完善,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学生知识面的开阔,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单靠每学期30多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单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